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本文选题:秦国 切入点:商鞅变法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西周开始,中国盛行大家庭制。商鞅变法时两次颁布《分户令》,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分户令》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挖掘人力资源,增加国家租税收入,扩大徭役来源;有助于改变戎狄风俗,提高秦人的文化层次,使秦文化从戎狄文化圈中超越出来,达到或超越中原文化的水平。
[Abstract]:Since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extended family system has prevailed in China. When Shang Yang reformed the law, he issued a "household division order" twice to enforce a small family made up of monogamous wives and their minor children. The meaning of the "household division order" is that it is helpful to excavate human resources. Increasing the revenue of national rent and tax and enlarging the source of corvee will help to change the customs of Jung Di, raise the cultural level of Qin people, and make the culture of Qin surmount from the circle of Jung Di culture, and reach or surpass the level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H0095)
【分类号】:D929;K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宁江英;;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田延峰;;论秦国的经济社会转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金光;;生存权第一:一个根本的道德律令——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之一[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黄栋法;;论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建设[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高士荣;;秦国农业改革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J];历史研究;1988年06期
2 魏道明;从简牍资料看秦的家庭结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仁玺;秦汉时期的“五口之家”述略[J];齐鲁学刊;1998年06期
4 喻长咏;西汉家庭结构和规模初探[J];社会学研究;1992年01期
5 王新安;双虎;;秦地文化中“抑商”“重商”因素及其积极作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宁江英;;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高士荣;;秦国及秦朝开发西部的基本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金光;;秦赀、赎之罚的清偿与结算问题——里耶秦简JI(9)1~12简小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祝中熹;;秦国商业及货币形态析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高士荣;;秦国及秦朝地方农官制度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树培;;想起商鞅[J];吐鲁番;2006年03期
2 谭曲波;;商鞅变法对秦统一天下起的作用[J];教师;2010年13期
3 王缨;;商鞅:从“信”到“霸”的变革者悲剧[J];领导文萃;2009年20期
4 杨济铭;;千秋功罪任评说 大秦帝国背后的商鞅变法[J];文史参考;2010年05期
5 王浴熹;;从商鞅变法看厚赏重刑之风与礼乐教化之用[J];达州新论;2008年03期
6 财政部办公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史卫;;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鞅变法[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40期
7 田延峰;;论秦国的经济社会转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熊梅;;军功爵制与秦军战斗精神的培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仝卫敏;;《商君书·更法篇》成书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兆宁;;商鞅变法刍议[J];大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与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2 申茂盛;;关于商鞅变法中改革家庭结构的分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3 晋文;;商鞅变法与秦国田租的征课——兼论秦汉“纳粟拜爵”与“更赋”的起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5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钱荣贵;;旷世奇书《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7 张润泽;;纵横家与赵文化[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栏作家 五岳散人;秦朝的成功与灭亡[N];经济视点报;2010年
2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赵云旗;强大从这里启程:秦孝公推商鞅变法[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江冬;“徒木立信”之商鞅变法[N];西部法制报;2009年
4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学博士 刘国祥;商鞅变法不是一次成功的变法[N];北京日报;2008年
5 程念祺;美化商鞅变法有违史实[N];东方早报;2010年
6 王子今;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序幕[N];学习时报;2000年
7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王子今;秦国女权的演变[N];光明日报;2002年
8 ;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9 翔闻;士不产于秦 而愿忠者众[N];吉林日报;2001年
10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欧阳凤莲;《商君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凌;秦汉律令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明月;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D];南开大学;2012年
7 符奎;秦汉农业聚落的形态与耕作技术[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中会;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D];湖南大学;2009年
2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师琴;论楚顷襄王其人其事与历史功过[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家有;论商君书的农战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杨慧芳;STS视域下的商鞅变法[D];山西大学;2008年
6 刘芮方;秦国君位继承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勇;秦道路交通发展的军事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果然;秦迁都与强盛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袁方;商鞅的“强秦之计”与秦国的政治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淳;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与其变法统一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0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1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