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弱势平等:理论界定与刑法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14 10:52

  本文选题:弱势平等 切入点:社会弱者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分层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之后,刑法中的平等就不能固守"凡具有脸孔者一律平等"的立场,而是需要引入一种弱势平等观念,即从社会正义出发,给社会弱者以更多的法律保护,给社会强者以更多的法律限制。立基于弱势平等,刑法应该正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并分别针对强者为谋取利益针对弱者的犯罪和弱者为维护自己利益而针对强者的犯罪,形成一种"重强、轻弱"的罪刑结构。
[Abstract]:After the appearanc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object crimes between the strong and the weak, the equality in criminal law cannot hold firmly to the position of "all who have the face are equal", but need to introduce a kind of weak equal idea. That is, starting from social justice, giving more legal protection to the weak in the society and more legal restrictions on the strong in society. Based on the equality of the weak,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face up to the object crime between the strong and the weak. Aiming at the crime of the strong and the weak for seeking interests, and the weak against the strong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it forms a kind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structure of "emphasizing the strong, neglecting the weak".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资助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9CFX057)之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0;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嘉;;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J];法学家;2007年02期

2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及其理论基础——以平等理论透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3 赵迅;;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分析[J];政法论坛;2007年04期

4 李昌麒;弱势群体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基于经济法与社会法的考察视角[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莉;美法两国违宪审查制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胡平;;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研究——基于对浙江嘉兴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8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钝;汪逢春;;关于推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视角法理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利清;;政府责任契约制及其演进路径——基于内蒙古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贾引狮;宋志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贾引狮;;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引狮;;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秘明杰;;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权利法定化的理论依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高中营;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董梦琦;论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准入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f,

本文编号:1610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10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