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萧何“制律九章”祛疑

发布时间:2018-03-23 21:17

  本文选题:萧何 切入点:编次 出处:《河北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班固在《汉书》中将"制律九章"与"萧何次律令"并提,表明两者不矛盾,具有鲜明刑罚色彩的律九章是萧何的工作重心,而非其制律工作的全部产物,律九章成篇过程是在全面继承秦律基础上,以"次"的方式,制作汉律,其产物也不只是律九章,因为很多律篇都有刑罚内容,但当这些律篇部分刑罚内容或全部刑罚内容被"次"入律九章时,其他诸律也是"次"后的产物,这一点在《厩律》成篇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之所以萧何采用编次的方法是与汉律结构组成可划分为自然章句与篇章有关,编次不仅使汉律苛酷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律九章非系统倾向非常明显,与人们习惯称之,使人常联想为系统法典的"九章律"相去甚远。萧何编次秦律有增有删,并对秦律内容作了力所能及适应时代需要的修改。
[Abstract]:Ban Gu in the "Han" in the nine chapter > Law "and" Xiao law "and mentioned,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with a distinctive color of the nine chapter is the penalty law Xiao the focus of all products rather than the work of the law, law nine chapter text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law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Qin" time ", by the way, making Han law, its product is not just the law of the nine chapter, because many articles have law content of penalty, but when the content of all or part of punishment law article content is" time "into the criminal law the nine chapter, the product of other law" is also after this, a little in "customary law > text reflec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st obvious reason. The method is composed by Xiao Han law and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chapters and chapters concerning the nature, not only the Chinese law still exist severe problems, and the law of the nine chapter non system tendency is very obvious, and people used to say. People often associate to the system The code "nine law". The law of Qin Xiao far increases and to delete, Qin content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11BZS010)
【分类号】:D929;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祝总(又武);略论晋律的“宽简”和“周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2 刘笃才;汉科考略[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3 张忠炜;;《二年律令》年代问题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4 高敏;《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J];史学月刊;2003年09期

5 杨振红;;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J];史学月刊;2008年10期

6 张忠炜;;汉代律章句学探源[J];史学月刊;2010年04期

7 张继海;“约法三章”小考[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7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科”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闫晓君;试论张家山汉简《钱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雏飞;“约法三章”句读辨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张建国;试析汉初“约法三章”的法律效力——兼谈“二年律令”与肖何的关系[J];法学研究;1996年01期

5 朱绍侯;刘邦施行过楚爵制己有实证[J];南都学坛;1994年02期

6 张荣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汉代章句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笃才;;读《汉书·刑法志》札记两则[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8 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J];历史研究;2005年03期

9 李振宏;萧何“作律九章”说质疑[J];历史研究;2005年03期

10 杨振红;;秦汉律篇二级分类说——论《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均明;[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晓君;略论秦律对汉律的影响[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崔永东;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3 陈巨红;;浅论汉律的儒家化特点[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4 房丽;;汉、唐婚姻制度比较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曹旅宁;;释汉律“复兄弟、季父伯父之妻、御婢”兼论秦汉法律制度的演变[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郑璞;从张家山出土汉简看汉代律法[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闫晓君;;秦汉时期的捕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钟文荣;;张家山汉简所见对官文书违法行为的处罚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志萍;;论汉律的儒家化进程及其历史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李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有关汉代边防的法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德珠;;行为主体认知偏差与刑罚资源的优化配置[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廷福;;唐律的特色[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3 王保存;;论对刑罚变更执行权的同步制约和监督——在法律上设置人民检察院审查与抗诉机制的必要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汪红霞;;试论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适用[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刘鹏;罗勇;;关于缓刑在社区矫正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毛元学;吴江南;;再论犯罪的原因——读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有感[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雪丹;张如青;;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中“vI”字考释[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文伟;赵燕;;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刑罚选择[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秦德娟;;语篇“使成条件”观照下的《黔之驴》[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梅传强;;论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隋阳 记者 张雪楠;以创新创优谱写服务篇章[N];图们江报;2010年

2 王斐;中国声谷开启智慧篇章[N];扬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志武;书写科学发展精彩篇章[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自治区统计局 唐旭;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N];广西日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书写新的精彩篇章[N];人民日报;2011年

6 章柏青;情、理、法交融的篇章[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邹雄;在新起点上谱写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绚丽篇章[N];柴达木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高雅;鸭绿江边书写绚丽篇章[N];牡丹江日报;2010年

9 王春梅 路绳飞;黄陵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谱写出崭新篇章[N];延安日报;2011年

10 冉飞;谱写省农干院发展新的辉煌篇章[N];四川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曾加;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宋伟卫;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人身危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试论刑罚的补偿功能[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军;论刑罚的心理效应[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娟;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韩劲松;论刑罚宽和化[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汤威;论我国刑法的立功制度[D];湘潭大学;2005年

6 简布礼;假释制度理论研究及我国立法完善之构想[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孙岳;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安徽大学;2003年

8 袁淑娟;资格刑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郑志;太平天国刑法思想与刑法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冯万刚;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5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