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日本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义原则之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23 21:49

  本文选题:民事诉讼 切入点:诚实信义原则 出处:《清华法学》2012年06期


【摘要】:日本法对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判例到立法的过程。在民事诉讼领域适用诚实信义原则具有平衡当事人间的诉讼利益,追求客观真实,实现"胜者应胜,败者应败"等多个方面积极意义。虽然诚实信义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但其适用是对现行法律规定的例外和补充,因此,立法上很难对其适用要件和法律效果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如是,民事诉讼诚实信义原则尤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其被滥用或空置。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in civil litigation in Japanese law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from precedent to legisl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in the field of civil litigation has balanced the interests of litiga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pursued the objective truth, and realized that "the winner should win." Although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is a general principle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civil action, its application is an exception and supplement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existing law. In legisl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clear and unified regulation on its applicable elements and legal effects. If so,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in civil litigation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and it should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abused or left vacant while giving play to its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
【分类号】:DD915.2;D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娟;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冷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王福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会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卫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阳友,吴英旗;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肖建华;李志丰;;从辩论主义到协同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云;;论对我国民事诉讼中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黄璐;;消解民事恶意诉讼的必要性[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祝颖;试论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杨芳,陈明;关于诚信原则与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张义清,吴勇;略论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重建[J];当代法学;2001年10期

8 陈雪萍;诚实信用原则与民事诉讼权利滥用之制约[J];当代法学;2002年08期

9 王福华;;正当化撤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赵万一;;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友好;书证收集与程序保障[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杨艺红;诉讼突袭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魏文超;民事立案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晓英;民事上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琪;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韩枚;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湘潭大学;2009年

6 刘洋;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文泳;民事诉讼禁反言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恩正;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侯子龙;恶意民事诉讼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胡晓煜;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真实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自强;民事诉讼观念的变革及其实现机制——从敌对的诉讼斗争到比较公平的论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王福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发旺;;宅基地使用权纠纷[J];农业知识;2002年21期

2 ;律师问答[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年06期

3 刘长军,王秀文,李凤莲,高玉芳;一起由流脑疫苗接种过敏反应引发的民事诉讼案[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9期

4 俞惠斌;;事实推定的逻辑结构与运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曾维冰;;明朝民事诉讼变革初探——以唐宋“务限”为参照系[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支强;;试论明代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以“赵县尹断两姨讼婚”案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李艳君;;清代民事诉讼特点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陈晨星;;法院不受理案件又不出具裁定时如何解决——以代理律师为视角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9 唐德华;民事审判工作应当坚持“调解为主”——与吕宏同志商榷[J];浙江学刊;1982年01期

10 张卫平;绝对职权主义的理性认知──原苏联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评析[J];现代法学;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承东;;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的民主法治思想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实现归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张耀辉;;浅述办理民商案件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缪四平;;法律逻辑与法律概念[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5 陈更;;商品房面积缩水是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议?——关于嘉德公寓面积争议一案的法律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路红青;;论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范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践行公平正义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王洪;;论诉讼证明[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林来梵;林伟;;在法律思维中超越三段论[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定国;裴卫;;浅谈民事土地纠纷及解决方法[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蕾 马宝军;商标转让纠纷也适用于民事诉讼[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雷茜;行政诉讼路堵了民事诉讼门开[N];检察日报;2005年

3 冉井富;法律指标在比较法中的运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李玉亭;杭萧钢构民事诉讼终获受理[N];证券时报;2007年

5 鲁生;罗彩霞案:追责不应到此为止[N];检察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斗斗;两年全国受理反垄断民案仅10件[N];法制日报;2010年

7 刘涛;数据存档新法规引发商机[N];电脑商报;2007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韩昌言;民事诉讼中的自由裁量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春林;如何追回被盗款项律师建议诉诸法律[N];深圳特区报;2007年

10 邢梅;东方电子民事诉讼八成原告股票过户[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穆红琴;山西省永济县家事审判实践变迁及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松;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论略[D];吉林大学;2004年

2 夏晨超;从美国虚假诉讼看中国虚假诉讼的防范与规制[D];苏州大学;2012年

3 罗瑜;和谐语境下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探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潘梁;“五听之讼”的借鉴及当代运用[D];苏州大学;2011年

5 何博;法律不能承受之重[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张志超;习惯、规范与乡村秩序[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邓爽;日本人事诉讼制度的分析与借鉴[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麟;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妇女的守寡与再嫁[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彭芳;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5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55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