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法学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概念法学 切入点:自然法思想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概念法学是近现代法制史上功勋最为卓著的学派,它把西方绵延千年的自然法思想与近代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奠下了现代法律制度和法治大厦的最重要的基石。时至今日,任何进一步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立基于概念法学的成就之上。 本文力图认真梳理概念法学的历史流变,重新呈现被历史尘埃和现代法学的喧嚣所掩埋的概念法学的贡献,同时结合我国法治实践正确评价概念法学的价值,采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法治建设服务。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基本部分。第一章,“概念法学的历史兴衰”,对概念法学的产生和形成加以描述;第二章,“概念法学的基本特点”,对概念法学的哲学立场、政治理想、思维方式和技术特点进行概括;第三章,“概念法学的历史成就”,对概念法学在法典制定、法学教学、法律方法,以及在法治方面的贡献重新予以评价;第四章,“概念法学的主要缺陷”,对概念法学的主要缺点进行批评;最后,第五章,“概念法学的当代意义”,以我国民法典制定这一伟大工程为例,指出概念法学及其失误以及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Abstract]: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egal system. It combines the western thought of natural law with modern rationalism, humanism and scientism, and adapts to modern democracy and freedom. The need for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market economy has laid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modern legal system and the edifice of the rule of law. To this day, any further perfe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This paper tries to carefully comb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re-present the contribution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buried by historical dust and the noise of modern jurisprud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o correctly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and adopt its essence. The dregs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divided into five basic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istory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describes the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the second chapt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ical stand on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the political ideal, Chapter thre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Conceptual Law", reevalu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in the codification, teaching of law, legal methods, and the rule of law. Chapter four, "the main defects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criticizes the main shortcomings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finally, Chapter V,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takes the great project of making the Civil Code of China as an example. It also points out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ceptual jurisprudence and its mistak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岩;贾敬鸿;;“道”与自然法思想的比较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2 赵然;;儒墨两家自然法思想解读[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3 张文彬;;论自然法对国际法的影响[J];法学家;1993年Z1期
4 赵静;;宪法中的自然法思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4期
5 王红;马建平;;自然法思想与儒家中庸主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雷恒军;;格老秀斯与近代自然法理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毅;;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转折——对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再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余鹏;;自然法与道法自然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9 李姜;;论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范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10 余卫东;;和谐社会的自然法视角[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夏兴林;周志勇;李娜;;刑法中的经济学含义[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洪;;论司法判决论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洪;;论法律推理[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7 金承光;;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8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升权;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王旭;何谓法学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刘士国;司法判例与中国民事法律[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辽宁大学法学院 李岩;法益:权利之外的新视域[N];光明日报;2008年
5 刘青峰 王洪坚;论裁判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龙卫球;民法典体系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2年
7 张海斌;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法学所 孙宪忠 谢鸿飞;民法学重大问题研究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陈林林;法律在于理解而不在于字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米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会副会长);比较法学的历史发展与学者的承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5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陈庆;法之存在、本质及其概念构造[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8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君霞;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自然权利形态[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婷婷;概念法学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金坤;欧洲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嬗变[D];河南大学;2010年
3 许文超;论自然法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法治建设[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卫;近代自然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孝金;自然法的转折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纪永伟;霍布斯自然法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岩;自然法的成长——吴经熊自然法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渠景;法的自然映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维可;富勒思想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凤梅;论法律的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5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5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