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社会的法治均衡——叫魂、火光与洞穴的三重隐喻
本文选题:法治 切入点:均衡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18世纪末的妖术叫魂案,反映出转型社会政治权力的独断性逻辑,揭示出法治均衡的时代要求。对文学家卡夫卡《诉讼》的法理解读,彰显了法治均衡的人本意蕴,进一步明确了人权与公权均衡的法治主题。对洞穴奇案的思想试验,则从司法方法论的角度阐发了法治均衡的实践性要求,为断裂社会疑难纠纷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法律思维路径。
[Abstract]:At the end of eighteenth Century. The ritual case,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olitical power in arbitrary logic, reveals the equilibrium time. The leg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interpretation of the writer Kafka < > procedure, demonstrates the rule of equilibrium of humanistic connotation,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ights and power balance law subject. On the cave mystery thought experiment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of judicial elucid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equilibrium practice, to solve the social fracture difficult dispute has opened up a new path of legal thinking.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矛盾法律化解机制研究”(11CFX001)
【分类号】:D9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自由与放逐:《美国》对西方现代人生存境况的文化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胡志明;;尼采与卡夫卡:现代世界两个孤独的行走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梅进文;;艺术——一个痛苦的表达——重读《饥饿艺术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姚瑶;;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迂回——多角度解读《在流放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毕秀;;余华和卡夫卡的写作特点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魏斌;;命运,无法言说之痛——试析《绿袖子》与《审判》中人物共通的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何峰;;边缘化的冷眼旁观与后现代的思维向度——鲁迅与卡夫卡[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8 唐永春;;卡多佐司法哲学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9 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彭江兰;;试论《城堡》的表现主义特征中荒诞和真实的结合[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秘明杰;;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权利法定化的理论依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姜明安;;论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程雁雷;廖伟伟;;行政裁量与软法共生现象初探[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胡汝为;;网络医疗信息服务监管的行政法思考——兼论公立医院监管体制改革的“软法之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启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考量[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天球;比较法视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则的宪政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翁有为;从专员区公署制到地区行署制的法制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与变异[D];湘潭大学;2010年
3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红松;罪与罚[D];湖南大学;2009年
5 陈慧慧;中国语境下传媒对于司法权威的克制与参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琦伟;后现代文化思潮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饰玉;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D];吉林大学;2004年
9 窦燕;“我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荣格心理学视阈下的卡夫卡及其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箭;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璐;;浅议法律与自由[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2 廖奕;;过程与均衡:司法本质的中国语境[J];法学评论;2009年01期
3 蔡定剑,刘丹;从政策社会到法治社会——兼论政策对法制建设的消极影响[J];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4 王凯静;;法律和道德的二元性批判——略论法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的同一关系[J];魅力中国;2007年02期
5 张爱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主要障碍[J];甘肃理论学刊;1996年06期
6 陈伯礼;审慎而机动的立法:法治社会的基础要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唐姝;;德治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0年11期
8 徐明轩;;法治社会里不需要“打龙袍”[J];政府法制;2011年18期
9 李兴祝;信用维系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J];理论学习;2003年01期
10 周丽;;法治与和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谦;王妍;靳晓晓;;浅谈董必武同志“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2 曾艳兵;陈秋红;;钱锺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媛;;强化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司法救济保障农村民生[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温丙存;;从二分法解析法律社会学思想[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苏东;;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征与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罗忠桓;;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路径的实证研究——以“湖南样本”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晓庆;;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理论个性[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9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10 王艳宁;;论董必武的行政法治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翟伟 田雨 沈路涛;2004:法治彰显人的尊严[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左卫民;法治社会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石武;确立法治社会的理性基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国初;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N];西部时报;2009年
5 关明;法治社会渐行渐近[N];工人日报;2005年
6 杨涛;“上书”只是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之一[N];工人日报;2007年
7 魏杰;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人权、财产、契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记者 肖瑜;构建法治社会 切实改善民生[N];四川政协报;2010年
9 马丁;尊重不同的利益诉求[N];丹东日报;2007年
10 马文林;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努力构建法治社会[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孙璐;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丁茗;金融监管制度博弈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6 任晓宾;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竞争与合作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7 孟晓驷;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剑;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董斌;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均衡和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饰玉;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D];吉林大学;2004年
2 曲伟;试论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D];吉林大学;2004年
3 何芬;生存困境中的艰难跋涉[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霞;卡夫卡的象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与变异[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颖;“卡夫卡”的呓语[D];安徽大学;2005年
7 张弘;孤独的行路人——卡夫卡和鲁迅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窦燕;“我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荣格心理学视阈下的卡夫卡及其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智敏;卡夫卡小说的生存论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大奎;卡夫卡悖论式人格解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6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5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