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29 05:29

  本文选题:信息化 切入点:实名制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作为化解当代社会矛盾的新型手段之一,“实名制”于我国已经在很多行业处于实施状态中,且效果受到肯定。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本意欲净化电信与网络环境,打击垃圾短信、手机犯罪、网络侵权等行为而设置的“手机实名制”与“网络实名制”却遭受到了众多质疑与非议,而焦点即在于通信自由权、隐私权、言论与表达自由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被限制。 本文即以社会中对“手机实名制”与“网络实名制”的质疑与非议作为出发点,力图通过深度分析寻找到这一质疑产生的原因,并以公法中的基本原则判断质疑存在的合理性,进而为化解质疑与非议的制度构建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 首先,本文通过对信息化社会这一“实名制”的制度背景及“手机实名制”、“网络实名制”的定义与国内外发展等基础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尝试归纳出现代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发展趋势。 紧接着,本文将以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特点为基础,归纳我国当前信息化语境下的“实名制”所遭遇的质疑与非议中涵盖的法律问题。并随后通过公法中公权力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时所必须严格遵从的三个基本原则——公益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及比例原则——作为判断标准,分析这些问题在我国当前国情与法治环境下是否客观存在,即上述质疑与非议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合理性。 最后,通过对我国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在法律层面受到的质疑与非议产生之原因的分析,明确国外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蓬勃发展且效果显著与我国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广受阻碍与反对的矛盾所在,并提出化解这一矛盾,在我国环境下有效实行信息化语境下的“实名制”的制度构建与完善的方法。 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在于题材的新颖,当前国内对“实名制”,特别对“手机实名制”与“网络实名制”进行内涵与外延的总结后形成的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概念进行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均有不足;二是分析方法的新颖,将公益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及比例原则作为了我国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法律质疑的判断标准,将整个“实名制”的研究上升到了公民基本权利与公法间关系的高度。
[Abstract]:As one of the new ways to resolve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real name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many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its effect has been affirmed.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mobile phone real name system" and "network real name system" set up in order to purify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crack down on spam messages, mobile phone crimes, network infringement, etc., have been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by many people. The focus is 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such 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the right to privacy,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doubt by analyzing the real name system of the mobile phone and the real name system of the network. The rationality of doubt is judged b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ublic law, a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s for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resolving doubt and disapproval.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efinition of "real name system of mobile phone", the definition of "network real name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one hand, it tries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ow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n,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s up the questions and legal problems of the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nd three basic principles-the public welfare principle, which must be strictly followed when restricting the civil rights through the public power in public law, ar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re used as judgment criteria to analyze whether these problems exist objectivel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in the environment of rule of law, that is, whether the above questions and disapproval have legal reasonableness.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the "real name system" has been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t is clear that the "real name system" is flourishing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al name system" and the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s greatly hindered and opposed, and it is proposed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ut into effect in our country.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novelty of the subject matter. At present,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real name system", especially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mobile phone real name system" and "network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nsufficient in both breadth and depth. The second is the novelty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welfare,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 are taken as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the legal challenge of "real name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whole study of "real name system" has been raised to the lev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and public law.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手机实名制de隐私之忧[J];人民公安;2006年21期

2 ;火车票实名制:破冰之行[J];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Z1期

3 ;火车票实名制七年之痒[J];兵团建设;2010年04期

4 王峥;;“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 未登记用户不会被停机[J];时代主人;2010年09期

5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问答[J];党的建设;2000年05期

6 赵玲;“实名制”后存折还算夫妻共同财产吗?[J];时代财会;2003年01期

7 孙冉;徐景和:实名制有用,但不是万能[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3期

8 续俊旗;;海外手机实名制立法及启示[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07期

9 陈冉;;火车票实名制:呼吁六年今试点[J];传承;2010年01期

10 贾永生;火车票实名制之我见[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勇;;实行网络实名制,规范“虚拟社会”[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2 秦磊;;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3 陈荔;;实名制不是解决网络一切问题的万能药[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志勇;;如何推进网络实名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志忠;牛光宇;付大喜;;采用实名制电子计算机挂号的经验与体会[A];第13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黄玉迎;;网民表达自由与网络实名制[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7 艾浩;;网络实名制有利于现阶段中国互联网发展[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8 笱准远;雷明;;实行实名制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丁宝荣;魏军平;凌继华;;利用健康卡实现医院的全面信息化管理[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2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刘爱民;刘海民;汪洋;;计算机双实名挂号[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2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辉;本地学者:投资者名博须实名制[N];长江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唐喜 田靖;吉首全面推行“出生实名制”登记工作[N];团结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林淼;网店实名制 能否药到病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通讯员 闫光明;青海对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管理[N];中国人事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惠;手机实名制 短期内“无法完成”[N];中国商报;2010年

6 龚雯;手机实名制大面积铺开 期待法律“保护伞”尽快出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孟伟松;手机实名制:不仅为防范更是为发展[N];人民邮电;2010年

8 本报记者 孟伟松;破解手机实名制难题[N];人民邮电;2010年

9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陈凯;全球手机实名制:八大举措保顺利实施[N];通信信息报;2010年

10 张文西 本报记者 王荣琦;大连三年实名制就业45.37万人[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焰;少数人的差别权利[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晶;国家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俊;宪政下的刑事法治[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董书萍;宪民界分论[D];山东大学;2012年

6 高献忠;虚拟社区秩序的生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申琦;手机信息传播法律与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徐t$;战时军事法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周向明;医疗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秋红;迁徙自由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陈虞伟;我国宪政建设中公民宪法意识培育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锟;信息化语境下“实名制”的法律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肖菲菲;手机实名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王小丰;论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德国;公民基本权利程序保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何奕霏;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中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晓曼;宪政国家的宪法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D];延边大学;2005年

9 马凤祥;论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宁立成;社会保障权——现代社会的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79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79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