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民生法治视野下的法律激励功能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13:37

  本文选题:民生法治 切入点:以人为本 出处:《法学论坛》2012年06期


【摘要】:民生法治是以人为本的法治类型。在民生法治视野下,法律激励功能的理想图景在于激励方式的"人本化"更新。以公平激励为核心的协作性激励方式,更加有助于实现民生法治的"正义之维"。由静态激励模式向动态激励模式的转化,是法律激励功能完成"人的主观性参与"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法律激励功能的作用目标。伴随着民生法治的"进行时"实践,法律激励功能研究也必然是一个"理论发现"的过程。
[Abstract]:The 'rule of law is people-oriented rule type. In the view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under the rule of law, legal ideal prospect incentive function is incentive way of "human-oriented" renewal. Cooperation in a fair incentive as the core incentive mode is helpful to achieve the' rule of law "dimension of justice". From static motivation mode to dynamic incentive model the transformation is complete, the incentive function of legal process of "human subjective participation". Marx's view of happiness is the goal of the incentive function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law.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hen" practice, study on the incentive function of law is bound to be a theory of "discovery" proces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0AFX001) 2011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A类项目“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色理论与实践”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申来津;;法律与行为选择:法律激励及其发生机制[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2 方纯;;法律的激励机制及其实现条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哲学解读[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2 石旭斋;;合作社社员权益保障的价值取向[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3 孙永兴;;论司法的利益平衡功能[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4 黄学贤,郭殊;试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之保障[J];当代法学;2004年04期

5 陈玉玲;;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及其完善[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6 刘连泰;;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沈慧芳;诚信的法律保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高洪宾,范红;对法院改革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9 刘水林,雷兴虎;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10 丁叶妮;自然债务与道德义务之比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杨联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汤唯;法社会学在中国[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05年

7 魏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水林;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晓红;公司注册资本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张鸿;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3 邢德武;海上货物留置权制度功能主义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4 贺永萍;论德治与法治结构功能及其协调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菁华;促进诉讼与促进和解:当事人诉讼费用负担机制的博弈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石旭斋;论农民经济权益法律调整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D];安徽大学;2003年

7 刘学平;破产失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刘琳;上诉审制度若干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温震;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朱士华;中国政府激励机制分析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青;;著作权法之激励理论研究——以经济学、社会福利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彭学龙,赵小东;政府资助研发成果商业化运用的制度激励——美国《拜杜法案》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7期

3 申来津;;法律与行为选择:法律激励及其发生机制[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4 孙国华,黄金华;法是“理”与“力”的结合[J];法学;1996年01期

5 李明辉;;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6 罗继红,孙爱英,李国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激励机制刍议[J];科技与法律;2000年02期

7 张馨月,杨保建;委托代理理论与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重要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黄文艺;法哲学解说[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9 陈勇;立法权配置与重组的激励与互动——基于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比较视角[J];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10 王雷;论法官的管理激励[J];人民司法;200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艳峰;法律规则激励功能的法律经济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宁泽逵;中国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新星;法律反功能的发生机制探微[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可心;赫崇杰;;简论小平同志“以人为本”的立法思想[J];统计与管理;2011年04期

2 罗静;;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实现“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3 裴婷婷;;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4 武树臣;;移植与播种——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J];河北法学;2011年09期

5 吴保宏;王逸飞;;法治发展的理想图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余俊;;论环境难题对法律科学的范式影响——兼与蔡守秋教授商榷[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姜明安;;科学发展离不开法治[J];楚天主人;2011年08期

8 阿计;;《法律体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之三 2000年代:转型关口的立法纵深[J];公民导刊;2011年07期

9 刘娟;;对待初犯少年 慎处[J];江淮法治;2011年12期

10 ;论点辑要[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细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农民权利——农民权利缺失的现状与思考[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海年;;关于“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樊凤林;白俊华;;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渊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陈雪平;;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立法的科学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晓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为农村老人维权提供司法保障[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8 卓翔;陈百艳;;董必武法学思想永放光芒——2004年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综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9 鲁玲;;加强法制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10 陈华一;;法治强国不畏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是立法根本目的[N];法制日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杰人;高温防暑立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N];南方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依法办事[N];临汾日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高全喜;靠法治主义落实“以人为本”最有效[N];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蒋安杰邋本报实习生 张亮;以人为本法治的时代呼唤[N];法制日报;2007年

6 汪习根邋黄锫;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07年

7 赵凌春 (作者单位:永州市政法干校);对法治人性化的理论思考[N];永州日报;2007年

8 耿红霞 邵存霞;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N];消费日报;2010年

9 张军;在法治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N];林芝报;2008年

10 陈永发;执行以人为本 非工伤依法获赔偿[N];法治快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青枝;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革文;论法治的人文基础[D];武汉大学;2004年

2 夏肇明;论“以人为本”的法治观[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杜兰花;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当代法制社会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端木正;法理学中主体性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姬晓慧;当代中国法律正义的人本基础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磊;以人为本的法治观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薇;“以人为本”法律价值观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伟;论“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当代法治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旭光;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法观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吕玉红;实现以人为本的法律途径[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1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81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