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嬗变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8-04-04 11:26

  本文选题:权利 切入点:自由 出处:《法学评论》2012年03期


【摘要】:在观念层面,近代中国权利意识始终无法超越国权思维制式的统摄,也难以逾越传统权力情结的缠绕。近似于"大同"情怀的民主更易于为国人接受,而自由和权利只有在主体演变为"团体"之后才拥有了存续的伦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近代时势的窘迫下,中国权利观念发生了重构,进而,因价值的"短视"而局促了规范的设立和实践的保障。
[Abstract]:At the level of concept, the consciousness of rights in modern China has never been able to transcend the control of national power thinking system, nor the entanglement of traditional power complex.Democracy, which is similar to "Datong",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the people, while freedom and right can only exist after the subject evolves into a "group".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embarrassment of modern times, the concept of rights in China has been reconstruct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orms and the guarantee of practice have been promoted because of the "shortsightedness" of value.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天瑜;经济·社会·自由:近代汉字术语考释[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鲍国政;文明视野中的两种政治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王芳;;论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张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苏全有;;辛亥革命促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了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李妍;;论新教之于美国社会的重要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2 高全喜;;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五种模式[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虎吉;;后发展国家政治合法性的二元化与政治发展逻辑[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4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李涛;刘雪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9 孔祥武;;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图像——对《中国青年报》专家意见报道的内容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3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汪凤敏;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系统建构与重塑[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文邦;现代组织视域下的村民自治组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海涛;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波;系统治理视阈下的村民自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胡晓梅;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农村女性社区参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门景科;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问责制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炯阳;;新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刘本贵;;论法律与自由[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3 黄英;;论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4 焦洪昌;许婕;;“辛亥”百年话“共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贺忠;;当自由与道德冲突时法律的立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6 骆东平;;美国性骚扰概念界定的深层分析[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7 丰妍;;从道德与法律层面对人肉搜索的思考[J];华章;2011年17期

8 刘争志;林恩伟;;德国法治国概念源流考略及新探[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年06期

9 易凤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的价值契合[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崔伟;孟庆敏;;法治形式与实质的法学理论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恒山;探索法律正义的历史之路(续)[N];学习时报;2006年

2 范进学;中西方视野中的权利观[N];法制日报;2002年

3 毛国辉;立法民主与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姜锦铭 实习生 胡泽长;遏止公权力泛滥,代表委员有话说[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尹奎杰 贾国发;法治建设需要构建理性的权利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廖春阳;论私人财产的宪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2年

7 建始县司法局 向继武;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针对性[N];恩施日报;2010年

8 晋中市委党校 史江鹏;现阶段农民法治意识的培育目标及途径[N];山西党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亮;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相宏;失范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朱琳;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朱圆;美国公司治理最新发展及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尹奎杰;权利正当性观念批判[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丽清;难舍的道德帷幕:近代国人人权观念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拥军;性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吕廷君;消极自由的法律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克明;法律与权力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吴元中;法治秩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叶丹丹;个人自由:转型期中国法律制度变迁的价值导向[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杜存江;我国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其解决[D];安徽大学;2005年

5 杨茜;当代中国公民权利的实现障碍及其克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吴正金;法律效力的来源[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欣;对我国立法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1949年-2004年[D];四川大学;2005年

8 石海玉;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法哲学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孔香玲;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解读中英婚姻法背后的权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泳杰;革命·法律·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0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