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概念在当代中国的继受及其意义
本文选题:法治 切入点:法治国 出处:《政法论丛》2013年04期
【摘要】:"法治"在当代中国逐渐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从中国具体法治实践看,无论在学界还是法律实践部门,尽管都在使用"法治"概念,但实际上是对大陆法系"法治国"或"法治主义"的继受,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实现走出继受,建构起拥有自己发展个性的法秩序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义不容辞的使命。
[Abstract]:Rule of law has gradually become a familiar concept in contemporary China.From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s used in both academic circles and law practice departments, it is in fact a successor to "rule of law" or "rule of law" in the civil law system.This has produced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hines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but also brought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How to get out of the succession and construct a legal order mode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has become an unshirkable mission in front of us.
【作者单位】: 江苏行政学院法学部;
【基金】:江苏省人事厅2011年度“江苏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现代性与中国法治”(1101098C)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曙生;;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分裂及其意义[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6 殷艳梅;;我国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益保障探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8 李春火;农村法治建设亟需法治精神的培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卉芳;;论成文法在农村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向颖;马艳香;;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和谐价值[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9 张晓芒;;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求真作用和求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10 王锦荣;;浅谈学校法制教育与礼仪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8 薛珍;突发事件应对中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爱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宪法秩序[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严存生;我国法理学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特征分析[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3 程燎原;“法律人”之治:“法治政府”的主体性诠释[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4 黄文艺;;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J];政法论坛;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韵;;浅析英国衡平法对罗马法的继受[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2 林健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目标[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龚丽红;;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新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严海良;;人权与和谐:法治国家视域的探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5 范建波;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05年04期
6 文立君;;对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治与德治的反思[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刘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解析与贯彻[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8 张琼;论我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条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郭萍;;论罗马法的复兴与继受的当代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2期
10 ;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山东省法学界、法律界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述[J];法学论坛;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卫星;;增强法治观念 提高执法水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昌泰;;董必武的法治国家观与新时期的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施新州;;建国初期法院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试析董必武关于法治国家的重要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陈永强;;试论实现“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铁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针——学习邓小平的法治思想[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7 刘瀚;;弘扬法治文明 建设法治国家——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几点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8 徐生平;;依法治国是一场划时代的伟大变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剑;;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内容和意义[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世清;;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及构建[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红海 李俊杰;普通法的近现代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李步云;我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眸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姜伟;和谐社会与法治向度[N];学习时报;2006年
4 周永松;树立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N];遵义日报;2009年
5 贵州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湘英;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6 林荫茂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本报记者 王广 采访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张溯;法治中国新起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范正伟;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N];人民日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魏晓娜;程序法定:刑事诉讼领域的“法治国”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信春鹰;向民主法治国家继续迈进[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敬刚;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一个初步的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3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蒋啸;判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生;民国初期民法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剑;卡尔·卢埃林法律职能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祥和;美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法律变迁及其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10 马聪;霍姆斯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庆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推进法治国家进程[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生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法治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游云庭;论美国殖民地时期对英国普通法制度的继受[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王霞;弘扬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韦昌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晓青;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立法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徐少宏;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任广志;当代中国法治理念的变革及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刘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探析与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170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0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