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公正追求中的困境与出路——以一件典型性纠纷案件为例的思考
本文选题:程序公正 切入点:实质公正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司法公正包含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通过对一件典型案件的剖析,文章揭示了程序公正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遭遇的困境:不能有效回应当事人对大众正义的诉求,扩大了社会资源的成本付出,并且对社会弱势者产生不利的诉讼影响。解决困境的出路应当在追求程序公正中兼顾实质公正。
[Abstract]:Judicial justice includes procedur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typical cas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xperience of procedural justice trans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a dilemma: can not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parties to public justice demands, and expand the social resource cost, and produc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ocial action to solve the plight of vulnerable persons. The outlet should be in the pursuit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both substantive justic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5;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弱势群体:法律应予更多的关怀[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4期
2 雍继敏;陈潮升;;加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3 田圣斌;柳红兵;;我国弱势群体的救助方略[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宋振玲;;论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程成;;自救式犯罪 并非弱势群体的唯一选择[J];河北农机;2008年06期
6 李慧敏;;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7 胡君;程序公正的标准及其实现[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王彤 ,晓懂;迟到的公正,就不公正[J];时代潮;2004年11期
9 王桂芬;转型期弱势群体法律价值观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岳燕锦;;谈社会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保护[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郝建设;;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杨鸿台;;论社会程序公正与社会实体公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范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践行公平正义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何海波;;英国行政法上的听证[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永杰;;从实体法治到程序法治:我国依法治国的新进程[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郝建设;;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明辉;;法律逻辑研究的非形式转向——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综述[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喻文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史晋川;;“你有权保持沉默”——米兰达提醒的法律经济学解释[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前红;司法公正的前提是程序公正[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关福艳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关注民权、弱势群体和人类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朱先明;弱势群体不示弱 有理有据勇维权[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4 童韶琴;确认劳动关系 保护弱势群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赵小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N];人民日报;2003年
6 特约记者 程荣东 通讯员 刘波 郑东;撑起弱势群体的保护伞[N];孝感日报;2010年
7 韩一然;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N];中国审计报;2004年
8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成良;论程序公正的价值优先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杨庆春;分苹果的程序[N];检察日报;2000年
10 潘 强 天津市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此案发回重审体现程序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郑玉敏;德沃金的少数人权利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林;关于弱势群体和改善我国民工人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2 王俊;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武勇;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D];湖南大学;2007年
4 王峰;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6年
5 王大纲;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陈平;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凝;社会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娜;社会法倾斜性保护原则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武善亮;我国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鹏;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0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1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