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历史演变
本文选题:法律解释权 切入点:配置 出处:《政法论丛》2013年03期
【摘要】:通过考察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华法系代表性国家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状况,可以发现法律解释权配置演变的规律,即法律解释权的基本概念从模糊走向明确,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目的从集权走向分权,法律解释权的行使主体从多元走向一元,法律解释权的行使方式从神圣走向世俗。深入分析影响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内在因素可以看到,政治体制是左右法律解释权配置的总体框架,法律状况是制约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具体条件,解释原理是支配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内在规律,历史事件是改变法律解释权配置的直接动力。法律解释权配置演变的规律给人们的启示在于,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遵循法律解释原理和规律,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与法制状况相适应,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结合现代法治精神。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of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 Chinese law system, we can find that the law of the law interpretation power evolves,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power changes from ambiguity to clarity.The purpose of the disposi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the exercise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from pluralistic to monistic, and the exercise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from sacredness to secular.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legal situation is the specific condition that restricts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The principle of interpretation is the internal rule that governs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ical events are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to change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The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laws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lloca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The disposition of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pirit of modern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中国法律解释权的配置与行使研究”(项目编号:2012-JD-033)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胜强;;西方法学中的法律解释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魏胜强;;法国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历史考察[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魏胜强;;德国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历史演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魏胜强;;罗马法中法律解释权的配置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魏胜强;;中国法律解释权主体的历史演变[J];政法论丛;2011年03期
6 魏胜强;;美国法律解释权的配置与行使探析[J];政法论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陈宏光;曹达全;;公私法划分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亚军;;论罗马法学的发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蔡欣欣;;法律进化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权利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王群仿,徐建桂;试析非经济生活领域的制度“失灵”——浏览黄色网站是纯粹道德问题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川;;不动产收益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9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王文宇;陈建霖;;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行政授予与补偿协商:公法与私法的融合[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论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刘力锋;;确定性之美:罗马法对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涂四益;;凭什么优先? 而且保留?——宪政视野下的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继远;陈雪娇;;论我国复合伙制度的应然选择[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罗登亮;;合伙人退伙的有关问题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9 许建兵;薛忠勋;;论“民事法益”的司法救济及其限度——基于法益、权利的二元关系维度[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10 黄宇昕;;混合法律体系视野下的苏格兰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顾杰;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春宇;海上保险中保证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于淼;ZZDL公司劳务派遣业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真亮;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光武;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兴良;法的解释与解释的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潘德荣,,齐学栋;诠释学的源与流[J];学习与探索;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升平;;谈谈法律解释[J];法学杂志;1981年05期
2 程宗璋;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若干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唐英;整合和重构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以实然和应然相结合的角度[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4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合法性的逻辑结构[J];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5 王茂庆;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与主体话语[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小艳;法官职业化与法律解释[J];台声.新视角;2005年04期
7 陈晋;喻晶;;隔代探望权的法律分析——对我国《婚姻法》第38条的思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成巧云;王夏玮;;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研究[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9 成熙;;论次承租人之优先购买权——《合同法》二三○条之适用方法[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10 李同民;;法律解释与漏洞解决[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孙国华;;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3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5 张德满;;法律解释与律师诉讼业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红霄;;我国林业行政执法者法律解释能力分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7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10 杨敏;;试论大前提不完善的司法推理[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道才 晏祥龙;谈法官在裁判中的法律解释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0年
2 袁明圣 吴 萍;法律解释的司法终决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韩殿栋;回到纯粹的绵延[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教研室副主任 王岳;细化法规才能更好呵护生命[N];法制日报;2008年
5 吴邦国;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年
6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法律与文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丁广宇;规范 道德 现实与法律解释[N];法制日报;2007年
8 许章润;法律:解释与论证[N];法制日报;2008年
9 张芝梅;法律解释与哲学阐释[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江苏扬州读者 马融;罪刑法定规制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兵;作为修辞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4 于柏华;法律权利规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庆丰;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马莉莉;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理论逻辑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灵海;解释学与法律解释[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单忠献;从文本世界到现实世界: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解释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雪雁;中国司法解释体制解读[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统松;挪用公款罪法律解释之评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苏哲;我国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尚志;论能动司法的限度[D];暨南大学;2011年
8 刘荻;论司法的合法性与法律商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武军;中国刑事判例制度的法理探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罗娟;我国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2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1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