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司法体制研究
本文选题:五代 切入点:司法体制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分裂动乱时期之一。伴随着藩镇割据,政治权力解体,其司法状况的混乱与黑暗也是必然的,这也成为了在论述到五代时期司法状况的通常说法。应当说这样的概括是五代时期司法状况的真实描述,但进行此种描述后我们缺少的是对于当时真实运行状况的微观考察,以及对以后司法制度流变的深入思考。面对当时司法混乱的状况,五代时期当政者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唐朝末年以来司法审判秩序的失控,为宋朝的中央集权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五代时期司法体制的考察还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司法体制从唐朝到宋朝的过渡与演变,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所在。本文主要考察五代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司法机关的设置,人员构成,职能划分,运行状况。同时梳理其中的演化过程,形成的特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五代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的设置,人员构成以及相关职能。主要突出五代时期中央司法权通过政策调整,加强中央司法集权的过程。其中考察了其具体的制度设置,如大理寺重新设置议狱堂,加强审判制度的建设,规范法律的适用;刑部强调对于地方死刑案件的复核权;御史台在原有的法律监督功能之外,又扩充了其职能范围。皇帝则通过虑囚、会审等方式加大了控制司法的力度。 第二部分论述五代时期的地方司法机关。在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状况之下,地方司法机关的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司法人员由武夫将校出任,司法权受到侵夺。因此五代时期统治者在逐步削平藩镇的过程中,试图重新建立中央司法权与州县司法权的连接,为此采取了种种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部分论述五代时期的军事司法机关。五代时期司法体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军事司法机关的重要地位,中央有侍卫司狱、军巡院,地方则有马步院,子城狱、巡检司等,同时节度使、观察使对于司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军事因素在五代司法体制中的体现,以及军事司法机关在五代时期的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是五代时期司法体制特点的总结与启示。如五代时期司法机关的设置以及人员构成具有浓重的军事背景;五代时期中央开启司法集权的历程;五代时期两套司法机关的博弈与渗透。并且从中总结出对于后世的启示。
[Abstract]:The Five Dynasties, is one of China's ra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separatist unrest period. Along with the military governorship of political pow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judicial status of chaos and darkness is inevitable, it has also become a normal way in the discussion to the judicia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is sum is the true description of the Five Dynasties of justice the situation, but the description we lack is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t real operation condition,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development after the in-depth reflection. At that time of judicial confusion, in the Five Dynasties were reformed and received a certain effec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order of judicial out of control since the late Tang Dynast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ized judicial system. S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ive Dynasties of the judicial system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rough combing can see The judicial system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transition and evolution of Song Dynasty, which is also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hesi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ive Dynasties from the central to the local judicial organ setting, composition, function, operation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Five Dynasties of the central judicial organ set-up,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related functions. The main highlight the Five Dynasties of central judicial power through policy adjustment, strengthen the judicial centralization process. Which examines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settings, such as the Dali Temple re set the proposed prison together and strengthen the judicial system,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criminal department emphasizes review right of death penalty cases for local Yushitai;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legal supervision,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its functions. The emperor can consider prisoners, review and other ways to increase the judicial control effort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local judicia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Five Dynasties period under the military governorship,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ocal operation of the judiciary, judicial officers appointed by the military judicial power by Beowulf, hijacking. So the Five Dynasties ruler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level military governors in the connection attempt to re-establish the central judicial power and county jurisdiction, therefore has 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military judicia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 five generation period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military judicial organs, the central prison guards division, army patrol academy, where a horse hospital, the city jail, Xunjiansi, and Jiedushi, observation to justice from the impact is huge. We can see reflected in the five generation military factors i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the military judicial organs i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ummary and Enlightenment of judicial system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Such as the five generation period of the setting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judiciary has a strong military background; the five generation period of central opening process of judicial centralization; game and penetration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wo sets of judicial organs. Out of inspira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9;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沈慧;;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丁渤海;;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3 王鸿翼;;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 切实做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J];人民检察;2011年01期
4 ;言论广场[J];中国司法;2011年07期
5 倪寿明;;法律体系形成 司法任务繁重[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6 于晓艺;孔祥奎;;能动司法之谦逊品格——兼评《法官如何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资讯&数据[J];中国法律;2010年04期
8 王建林;;论坚持并改善党对司法的领导[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刘武俊;;中国法治建设还要继续给力[J];改革与开放;2011年13期
10 周永康;;深化三项重点工作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推动“十二五”开局之年政法事业全面进步[J];人民检察;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贺卫方;;尴尬的司法体制与无奈的制度设计——关于审判委员会去与留的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张汉昌;;从和谐社会理念看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张涛;;德国法治的几点认识和感想[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王宏纲;;论司法活动中法官与律师和谐关系的构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李禄超;;关于加强公民权利意识教育的研究[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王胜国;;华北人民政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樊凤林;白俊华;;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渊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9 田文昌;颜九红;;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困境与出路[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10 张晓维;;完善律师执业权利制度路径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荣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N];天津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志钧;“两高”联合调研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N];法制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银胜;启动改革实施方案调研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记者 徐日丹;抓好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打好明年改革任务的攻坚仗[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廖文根;抓好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打好明年改革任务的攻坚仗[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庆申;加拿大司法体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记者 赵荣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服务又好又快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9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童之伟;要实现司法体制从“人治型”到“法治型”的彻底转变[N];北京日报;2011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樊崇义;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司法体制[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奕;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方立新;传统与超越[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布仁巴图;中国司法独立之运作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良友;民事再审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胡仁智;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王秉乾;论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利;五代司法体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汤烈琴;论司法公正[D];四川大学;2005年
3 左献民;论司法改革[D];武汉大学;2004年
4 蔡建东;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5 邹云翔;试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重构[D];苏州大学;2004年
6 杨毅鹏;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尚海;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D];郑州大学;2003年
8 刘金娜;中国当代司法行政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熊震;论我国宪政体制下司法体制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大权;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6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1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