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魏晋南北朝的犯罪代死与争死现象刍议

发布时间:2018-04-15 11:04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犯罪 ; 参考:《北方论丛》2012年04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许多犯罪者家人代死或争死的现象。政府对这种代死或争死的案件多给予减轻处罚甚至于免于处罚的判决,从法律实践上肯定了代死争死的"合理性"。而社会舆论也对这种代死争死现象给予大力旌扬。魏晋南北朝之后,从隋至清,各朝政府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多数还是依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处理模式。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many criminal families died on behalf of their families.The government usually gives the sentence of mitigating punishment or even exempting punishment in the case of surrogate death or fighting for death, which confirms the "rationality" of fighting for death on behalf of death in legal practice.And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also to this kind of generation death struggles for the death phenomenon to give vigorously sparkles.After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rom Sui to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cases were handled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9;K2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凤兰;;徐之才[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陈德弟;;谈谈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J];文史知识;2007年05期

3 胡军;;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发展和传统隐逸思想之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黄海艳;;生命重现与永恒的追求——论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曾祥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撰史盛行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13期

6 何潇;;魏晋南北朝妇女妆饰审美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黎子耀;;史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地位[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8 柏明;李颖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蔡镜浩;;魏晋南北朝副词琐议[J];语言研究;1987年01期

10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J];江汉论坛;198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伟;史玉明;谢智刚;王艳丽;;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5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秦强;;2006年广州番禺地区农民工犯罪案件抽样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敏;;浅议当前物流行业犯罪的特点、趋势及防治对策[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严尚军;重新审视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作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赵荣君;建立区域性预防职务犯罪协作机制[N];天津日报;2007年

3 陈德平邋邓树山;广安区检察院人文关怀少年犯罪[N];广安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曹慧娟 实习生 刘杨洋;自治区公安厅通报我区经济犯罪形势[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丁文泉 吴相如;胶南灵山卫派出所助企业度“经济寒冬”[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张振中;一年查办5件千万元以上大案[N];北方法制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玉明;临河检察院五项措施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白德斌;甘肃查处23名县处级以上干部[N];甘肃日报;2007年

9 袁正兵;商业贿赂犯罪成检察机关打击重点[N];检察日报;2006年

10 陈宝琨邋赵际春;四条途径挖掘案件线索[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马晓乐;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6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4 周淑萍;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山东大学;2006年

5 吴捚萍;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美学智慧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6 张立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范畴—“自然”[D];辽宁大学;2009年

7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谋超;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5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