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联邦量刑指南失败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7 20:24

  本文选题:量刑指南 + 阿布伦蒂规则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8期


【摘要】:1987年12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联邦量刑指南》,自此美国的刑事司法体制进入了指南时代。然而仅仅经过十七年之后,《美国联邦量刑指南》受到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并被宣告无效。虽然联邦最高法院以违宪之由终结了指南的强制效力,但多数派和少数派都肯定指南的主要目标——追求全美各州的量刑均衡。多数派意见选择了终止指南的强制效力。在多数派意见的背后,一方面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维护,另一方面则是指南自身所具有的缺陷——罪刑失衡。顽固地维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自然是错误的做法,但量刑规范化必须要建立在罪刑均衡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Abstract]:On December 1 st, 1987,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passed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the era of guidance.Only 17 years later, however,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were reviewed unconstitutionally by the Supreme Court and annulled.Although the federal Supreme Court ended the guidelines for unconstitutional force, both the majority and the minority affirmed its main goal of pursuing a balanced sentencing among stat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The majority opinion chose the mandatory effect of the termination Guide.Behind the majority opinion, on the one hand, i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discretion of judg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guide has its own defects-the imbalance between crime and punishment.It is naturally wrong to stubbornly maintain the discretion of judges, b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entencing must be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order to obtain social recognition.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026“刑罚理念、量刑方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刑罚裁量模式”的项目成果
【分类号】:D971.2;DD9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建刚;;量刑的逻辑:量刑差异、刑量分布和量刑基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8期

2 袁建刚;温明卓;;统计学视野中的量刑基准[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布什为何提名苏特为大法官?[J];国际展望;1990年17期

2 吕亚萍;;美国法对死刑的限制适用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法律解释方法的视角[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3 方金刚;李敏;;美国首席大法官的烦恼[J];中国审判;2006年07期

4 刘清波;;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其最近的判例[J];中外法学;1991年02期

5 羽戈;;政治与法律的左右互搏?[J];看历史;2010年09期

6 张桂林;吴晓蓉;;试论量刑规范化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辛;;中国公司“打”到美国法庭[J];教师博览;1994年08期

8 李晨阳;古龙驹;;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六)(2008年)[J];南洋资料译丛;2009年04期

9 罗伯茨;黄斌;;2009美国联邦法院报告[J];法制资讯;2010年01期

10 郑枫;;民主党和共和党暗战之地[J];文史参考;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冠军;付永春;;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周晓唯;;量刑均衡化分析——一个规范量刑的法经济学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柏正华;;法官执法公正的社会学思考——浅谈公开道德率的社会性功能[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费国平;周生军;;试论中国陪审制度的特点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丛杭青;;陈词证据的定义、范围与限界[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二元构造论——兼谈司法大众化与职业化的冲突与融合[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洪;;《逻辑的训诫》前言:法律的生命[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萍;;借英美法系陪审制度鉴我国陪审现状[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秉金;;建立国家高度控制的法院体系之设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10 索立军;张思锐;;论陪审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弗朗西丝·吉布;改革中的陪审团审判面临新挑战[N];法制日报;2001年

2 齐树洁;英国陪审团是怎样运作的[N];检察日报;2004年

3 清华大学副教授 易延友;日本司法获取民心的新动作[N];南方周末;2009年

4 张 吉;在新西兰旁听陪审团审案想到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郭士辉;美国的刑事陪审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0年

6 黄长营;走近美国陪审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通讯员 杨锐;庭审现场走来“陪审团”[N];晋中日报;2010年

8 张晓平;工资协商“陪审团”保障职工权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丁山;英国刑事法庭开审华人拾贝案[N];法制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胡晓明;美一陪审团裁定政府无责任[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仁华;美国鲍尔斯案的历史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孙祥和;美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法律变迁及其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3 薛z,

本文编号:176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6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