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判词近代转型期的语体特色
本文选题:近代 + 判词 ; 参考:《文史哲》2012年06期
【摘要】:判词作为法律判断的结论,是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相互融合。中国的判词从古代的文学化、情感化、道德化至近代的对传统的扬弃及域外的引鉴,彰显出判词的程式化、逻辑性、专业化等特点,走出了一条由(古代)封闭到(近代)开放的路径。
[Abstract]:As the conclusion of legal judgment, the judgment is the application of law to specific cases, which reflect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and reflects the mutual fusion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Chinese judgments from ancient literature, emotion, moralization to modern times of sublation of tradition and foreign references, revealed the stylization, logic, specializa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dgment.Out of a closed (ancient) to (modern) open path.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2011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近代判决修辞研究”(GLS2011D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勤华;《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J];中外法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倪斐;;法律形式理性化的历史逻辑及其经验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关丹丹;;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传统诉讼观念[J];边缘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4 张殿军;于语和;;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路径及其走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云翼;;法律的一种人类学解释[J];研究生法学;2003年04期
6 冯国泉;;儒家自由裁量的两个道德原则——兼及当代意义上的考量[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7 侯猛;;权利观念的中国化——从民族国家选择到社区伦理挑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何勤华;略论民国时期中国移植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陈景良;反思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另一种思路[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10 侯猛;;法律和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伟;肖祥云;;涉检上访原因实证分析及源头治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连毅;姜霞;;浅论仲裁协议的效力[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程苗;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维新;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文硕;民间金融习惯法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7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景光;农村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波;习惯法在当代中国法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莎;从法律层面看宋代妇女再嫁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章云江;论我国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栗斌;儒家法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翔;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建国;程序法文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攀星;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地方化现象及其消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素梅;刑事和解制度解读和本土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晓敏;论梁漱溟的伦理本位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佚名;;绝妙的判词[J];意林;2007年15期
2 郭道晖;;异哉,如此诡秘的判词!——读刘涌、宝马两案的判词有感[J];民主与法制;2004年08期
3 陈小葵;正人心,厚风俗——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儒家的法律宣教传统[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蒋先福;陈媛;;中国古代判词的伦理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J];时代法学;2008年06期
5 刘高礼;;论古代判词的历史发展及写作特征[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6 刘愫贞;;论中国古代司法语体的规范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陈坚纲;中国古代判例法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建成;;明清判词特色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玉环;;古代判词拾趣[J];政府法制;2010年27期
10 董念清;从唐代的判集看唐代对法律的适用[J];社科纵横;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立民;;二十世纪初中国法学转型的两点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 李双;古代判词的现代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徐爱国;“大学生怀孕案”的判词旁语[N];法制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崭;上诉法庭否决 电讯盈科私有化难了[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吴镜水;用骈体文写判词的绍兴师爷[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乐天;龚如心千亿遗产判归华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汪雄涛 云南大学法学院;得情与调处:古代诉讼的一个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刘青峰 王洪坚;体制、方法及其他[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熊先觉;中外法院判决书之风格[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魏文彪;候选院士状告方舟子败诉的启示[N];贵阳日报;2007年
10 何兵;法官不能为自己的判决摇旗呐喊[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明;唐宋判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敏;规范与价值: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健;中国军事法的传统与近代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蔡永明;清末司法改革的社会考察[D];厦门大学;2007年
5 何蕾;唐代文人与法律[D];复旦大学;2008年
6 夏婷婷;唐代拟制判决中的法律发现[D];吉林大学;2010年
7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韩慧;英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威;中国古代判词研究特色与作用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陈宏钧;中国法律传统及其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高见;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判词的特点和精神指向[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雯瑾;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审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D];河北大学;2003年
6 展凌;明清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邱胜侠;白居易《甲乙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潘峰;《龙筋凤髓判》律文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娟;白居易《百道判》与《唐律疏议》及儒家经典对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郑R,
本文编号:176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6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