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法律意识与普法研究
本文选题:农民工 + 法律意识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其权益维护的必要前提;其次,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适应机械整合向有机整合转变的需要;再次,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适应政府从行政整合向法律整合转变的需要;第四,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是自我规制其社会失范行为的需要。普法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农民工普法要构建普法主体的多元性,体现普法内容的针对性,着眼于普法形式的实效性,在培养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同时,兼顾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培养。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First of all, the legal aware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secondly, the legal aware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mechanical integration to organic integration; thi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overnment from administrative integration to legal integration; fourthly, the improvement of migrant workers' legal awareness is the need to self-regulate their social anomie behavior. Popularizing the law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pluralism of the subject of popularizing the law, embody the pertinence of the content of popularizing the law, focu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gal popularization,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of the peasant workers while cultivating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K50511080009)“维稳视野下的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分类号】:D920.4;D4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峰;个人、社会与法律——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宋文禄;;法治公民的培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J];法治与社会;2007年01期
3 张波;;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4 陈立;;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J];甘肃农业;2007年10期
5 齐爱华;;农民工法制教育问题的实践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琴花;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越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J];创造;1995年05期
2 宋文禄;;法治公民的培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J];法治与社会;2007年01期
3 马爱华;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邢克鑫;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舒扬;论西方法律意识的成长[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张学亮;论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刘欣;民工讨薪为何难获法律援助[J];农技服务;2004年10期
8 翟云玉;广东省农民工权益维护与保障问题研究[J];探求;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J];甘肃农业;2007年10期
2 洪小潞;洪澎源;;我国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8期
3 韦忠宇;;如何引领农民工向法制社会迈进[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4 米占青;;农民工犯罪的特征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9期
5 赵威;;青少年法律意识教育建设的对策及途径[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范远洪;;城乡统筹下农民工维权现状的反思——以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现状为例[J];人民论坛;2010年05期
7 黄信良;朱建璋;;试论法治目标下的公众法律意识的生成[J];行政与法;2007年04期
8 朱建璋;;由普及法律知识到普及法律意识[J];资料通讯;2007年06期
9 梁军;;我国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J];发展;2011年02期
10 李余华;温远洪;;对农村法治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胜明;;农民工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初雪冰;李兴华;;试论农民工犯罪成因及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天合;;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谢启文;李娜;;金融风暴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资本建构的探索——以河南省原阳县个案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单友根;;组织农民工合作医疗势在必行[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尹继红;尹竣禾;;关于对“农民工”试行权益保障服务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汪根时;余广约;;对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刘瑛辉;;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几点想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潘锋利;;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强 记者 金林;普法教育 旺苍农民工有“法”随行[N];广元日报;2007年
2 安徽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农民工普法教育“12345”工程[N];法制日报;2007年
3 王安;安徽实施农民工普法教育“12345”工程[N];建筑时报;2007年
4 相子瑞 穆巍;平原普法教育惠及农民工[N];德州日报;2009年
5 朱隽;找工、维权,哪个先?[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丁金宝;市法院巧调解 农民工笑开颜[N];长白山日报;2009年
7 田杰 周龙;“农民工学法活动”惠及10万余农民工[N];江阴日报;2010年
8 刘天禄;关注农民工不能光停留在“讨薪”上[N];农民日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生 王欢;让农民工在社会发展中依法得实惠[N];法制日报;2009年
10 叶调胜 宣艳 沈鑫钰;农民工索薪 何其辛何所幸[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4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清泉;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绪国;农民工国民待遇的伦理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满娜;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公民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秦华;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农村法治化进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王翠萍;大学生法制教育效益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春霞;论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君勇;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严红艳;论我国农民工薪酬权益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05年
9 宋洪阳;农民工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美招;都市边缘群体[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0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