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教义学的法律思维及其三重控制——兼论程序的价值
本文选题:法教义学 + 规范性思维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摘要】:法教义学视阈下的法律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它是将现行实在法秩序作为坚定信奉,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解释与体系化工作,以实现更多具体细节上的正义之规范性思维模式。一方面,这种思维模式乃是由法教义学的解释与体系化工作、严格的形式理性逻辑推理共同正面塑造而成。另一方面,它又是由既存实体法规范、形式理性逻辑推理规则、既存程序法规范的三重控制反面规限而成。这种三重控制观将内部构造清晰,又深具稳定性、安全性、实践性的法教义学理论推介于世人,也展现了法教义学积极接受外部检阅的开放、昂扬姿态,为法教义学理论体系趋于完美,也为这种理论引导与支持法治实践选定了一个论说的方案或视角,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Legal thinking is a kind of normative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dogmatics. It takes the current positive law order as a firm belief, and start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work, in order to realize more concrete details of the justice of the normative mode of thinking. On the one hand, this mode of thinking is form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aw, and the strict logical reasoning of formal ration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governed by the rules of existing substantive law, logical reasoning rules of formal rationality and triple control of existing procedural law norms. This triple view of control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legal dogmatics with clear internal structure, deep stability, safety, and practicality to the world, and also shows the openness and high attitude of the doctrine of law actively accepting external review.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jurisprudence and to guide and support the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魏治勋;解永照;;法律解释合法性的逻辑结构[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4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5 焦宝乾;陈金钊;;回应实践能力的彰显——2008年度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孙笑侠;;法学的本相 兼论法科教育转型[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7 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正文;;论税收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钟娟;论刑事侦查中的律师在场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胡小红;;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陈传胜;刑事再审理由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陈玉山;;论法教义学的实践品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恒;;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略论[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高继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几个关系[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屹立;;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傅小兵;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雪丽;龙莹;;专家论证与精英法治在中国——由刘涌案剖析中国刑事法治进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姚辉;;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3 戚金霞;张学立;;试论法律论证的充分性[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5 周兴生;;《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上)——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周兴生;;《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下)——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张卓明;;用原则断案时的论证义务——以“里格斯诉帕尔默案”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仁玉;张龙;;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9 李安;乐国安;;法律推理前提如何获得——以法律心理学为考察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内外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光宁;;法学教育视野内的法律方法——法律思维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2 ;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论纲[J];上海人大月刊;2000年06期
3 白岱恩;论法律思维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4 李敏华;;法律思维的构筑在内在知识体系上的要求——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5 李敏华;张铁薇;;法律思维认识的矫正——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6 刘颖;;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公民意识[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7 李辉;范春莹;;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思维[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周文迪;熊侃;;“民意”下法律思维的坚守[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9 王钦超;;法律思维的概念综述[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10 罗惠娜;;关于法律思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大双;;论现代法治理念语境下的警察法律思维[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周安平;;女性思维与法律思维[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来梵;林伟;;在法律思维中超越三段论[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亚辉;;简论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从霍姆斯到亚狄瑟[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金兴;;法律概念的逻辑审思[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敏;游走于法律思维之外[N];法制日报;2005年
2 李克杰;用法律思维看待大学生“扶”老太被判赔[N];工人日报;2010年
3 江珊珊;法律思维受考验[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孙之智;郑成良: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吕忠梅;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 葛洪义;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语言[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陈晶晶;看待“黄金第一案”需用立体法律思维[N];法制日报;2007年
9 张帆;多重视角下的转型社会与法律方法[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孙崇鸽;法治建设需要法律思维[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3 周升乾;法教义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继;试论西周法律的中和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3 沈瑜;法律如何被理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新宇;清代的法律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林占涛;论法律的一致性[D];河南大学;2010年
6 潘圆圆;通向确定化之路——判决推理之大小前提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文;法条有限与事情无穷的困惑与魅力[D];湘潭大学;2003年
8 崔俊杰;马克斯·韦伯法社会学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实践面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0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0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