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引经决狱”与儒法法律文化的融通

发布时间:2018-04-27 00:25

  本文选题:引经决狱 + 慎刑 ; 参考:《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摘要】:两汉时期的引经决狱体现了儒法两种法律文化双向互动的关系。董仲舒在推动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对现实政治以及当时通行的法家文化作了让步,对儒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法家化解释,这种法家化解释在具体的引经决狱实践中也多有体现。同时,儒家又坚持了其核心价值,并在既有的法律体系中灌注了慎刑等人文情怀以及亲亲尊尊等宗法原则,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历程,使西汉以来的法律体系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重新实现了法律体系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通。
[Abstract]: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two cultures of Confucianism and law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onfucianism to become an official ideology, Dong Zhongshu made concessions to the realistic politics and the prevailing legalism culture at that time, and gave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pretation to the Confucianists. This kind of interpretation of legaliza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practice of quoting and sentencing. At the same time, Confucianism adhered to its core value and instilled in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humanistic feelings such as careful punishment and patriarchal principles such as respect for one's parents and respect for one's parents, thus opening the process of legal Confucianization. So that the legal system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a thick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core values of the national organic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树臣;;孔子的贵族精神[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2 崔永东;帛书《黄帝四经》中的阴阳刑德思想初探[J];中国哲学史;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建林;魏晋“春秋决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增田;《黄老帛书》之刑德关系诸说辨[J];管子学刊;2002年03期

2 田丰;;“反经合道”为“权”的再诠释[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夏;帛书《黄帝四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颉慧;西汉前期黄老学说下的法律思想与法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欣;《黄帝四经》管理哲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顾亚琦;试探《黄老帛书》对《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晓乐;齐文化与阴阳五行[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玉峰;齐法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赖世力;《黄帝四经》阴阳刑德思想述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飞;魏晋《春秋》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佩;《黄帝四经》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敏;《黄帝四经》美学思想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刘慧;先秦道家情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窦福志;先秦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中国律令法体系概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苏力;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3 于振波;“引经决狱”的实质与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王友才;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评析[J];河北学刊;1998年05期

5 史广全;春秋决狱对礼法融合的促动[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6 吕丽,王侃;汉魏晋“比”辨析[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7 吕丽;汉魏晋“故事”辩析[J];法学研究;2002年06期

8 李玉生;魏晋律令分野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9 王晓毅;“竹林七贤”考[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10 朱宏才;春秋决狱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危害[J];攀登;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嘉旭;中国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引经决狱”[J];大庆社会科学;1988年S1期

2 冯卓慧;中国古代关于慎刑的两篇稀有法律文献——《劝慎刑文》(并序)及《慎刑箴》碑铭注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胡伟;;汉代疑狱奏谳制度及其司法实践[J];求索;2010年08期

4 叶昌富;唐律慎刑论[J];咸宁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5 陈松,熊建;慎刑与严刑:中国传统刑罚的双重性格及其原因[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5期

6 吕金柱;;汉晋时期的“引经决狱”制度[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梁岩妍;;中国法律传统保辜制度[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永革;毛泽东“慎刑”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04期

9 丁素华;张俊杰;;慎刑视角下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暗合[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10 苏凤格;论两汉司法与引礼入法途径[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敏;;少杀慎刑与构建和谐社会——从董老“多杀人后果并不好”的论断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周建英;;董仲舒与春秋决狱[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郭东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崔永东;儒家司法文化的精髓:“慎刑”与“中庸”[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陆敏;慎刑——21世纪刑罚的价值取向[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周以明 冉鄂兰;公诉,也可以充满爱心[N];检察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吴新华 陆叶;“80毫克”是醉驾入刑唯一标准[N];北京日报;2011年

5 潘俊英;清代宫女的悲惨境遇[N];中国档案报;2006年

6 赵晓耕;《春秋》与“春秋决狱”[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李拥军;“春秋决狱”的现代司法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马韶青;古代的师爷与法律[N];学习时报;2002年

9 贾宇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舆论监督司法应回归理性[N];法制日报;2011年

10 王宏宇;我国古代逐级复审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包雯;慎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吕丽;中国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小明;唐宋判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郄军红;丘o臁洞笱а芤宀埂分蚊袼枷胙芯縖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唯维;论刑法的慎刑原则[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2 刘新超;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赵英琪;中国古代死刑适用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陈秀敏;中国古代死刑慎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燕华;清代秋审制度探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隋丽丽;“慎刑”新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毛建中;慎刑慎押——司法良知之要求——论审前羁押适用中的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穆鑫;论刑罚适用价值理念及其在量刑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7年

9 郝文娟;中国古代判例特征及其功能分析[D];烟台大学;2009年

10 冯爱玲;刑法的谦抑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8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08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