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的“科学主义”解构
本文选题:科学主义 + 客观性命题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法学科学主义倡导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排除主观性因素的介入,试图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获得法律问题的解答。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颠覆了法学科学主义的客观性神话,而以不确定性概念为主张的后现代法学则加速了法律解释主观化的趋势。法律解释的主体性解放不仅是现代法治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实社会关系变迁的本质要求。法律解释既是追求法律中所蕴涵的客观理性的过程,也是解释者主体性因素参与体现主体精神需求和德行水准的过程。
[Abstract]:Legal scientism advocates the objectivity and certainty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eliminates the involvement of subjective factors, and tries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legal problems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logic. The ontology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subverts the objective myth of jurisprudence scientism, while the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accelerates the trend of subjectivization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subjective liberation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modern rule of law, but als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relations. Legal interpretation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objective rationality contained in the law, but also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main factor of the interpreter takes part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ual needs and moral standards of the subject.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胡友峰,付昌玲;论伽达默尔对艺术真理的探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陶庆;;宪法财产权视野下的公民参与公共预算——以福街商业街的兴起与改造为例[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8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王伟萍;;科学的意义、划界与进化[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颜;商人自治组织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思考[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国;;法英两国法治现代化差异的思想根据——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视角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0年06期
2 齐延平;;人的主体性、德性与法的现代性[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3 淦家辉;曾白凌;;论创新人才的主体性与法律的激励性[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淦家辉;曾白凌;;创新人才的主体性与法律的激励性——法律经济学的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4期
5 柯岚;;谁之中国?何种主体性?——再读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6 陈锐;;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7 周世中;;现代性的精神维度与法的主体性——兼论后现代性视角下的法的主体性[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8 杨伟荣;;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主体观和主体性问题[J];学术探索;2006年05期
9 石静杰;;浅谈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成才之路;2007年19期
10 李政辉;;案例教学法探源[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福东;;论涵摄思维模式及其修正[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鄢斌;陈丽芬;;动物的主体性及其在美国司法中的确立——以动物诉讼资格为核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石文龙;30年我国公民行为方式之变迁[N];法制日报;2008年
2 林来梵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法学院);正确认识法学中的价值判断问题[N];长江日报;2007年
3 范进学;尊重权利[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逸吟 采写;现代法治要给村民留下自主空间[N];光明日报;2009年
5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坚持“以人为本”法治新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奇;如何把握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N];江苏法制报;2008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韩大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学院[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立伟;正当性:对昂格尔理论的一种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文华;法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端木正;法理学中主体性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张清平;论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地位[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孟刚;民事判决书英译本中译者创造性的表现及制约:语篇信息视角[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肖际红;布莱克纯粹法社会学理论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5 伏婷婷;概念法学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方林;论哈耶克的普通法法治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杜兰花;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当代法制社会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叶立周;权利的逻辑构成[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大兴;美国公立中小学校园搜查行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施岸;法治的主观向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8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0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