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德国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之第三审级司法审查

发布时间:2018-05-01 05:35

  本文选题:不确定法律概念 + 逻辑区分 ; 参考:《现代法学》2013年06期


【摘要】:所有在内涵和外延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法律概念均可称之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由于不确定法律概念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对此类概念的法律适用将陷入"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模糊区域。在此模糊区域之中,上下审级法院之间所形成的功能分野陷入困境,下级法院对法律概念的判断仍应享有一定的自由评价空间,第三审法院对此评价空间应予以尊重。司法判例中所形成的"概念认识错误-是否对所有重要性事实审查穷尽-是否违反经验法则或具有可责问的违反程序性事项"的有限审查及其少数无限审查的例外,共同构成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审查原则。
[Abstract]:All legal concepts in an uncertain state of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can be called uncertain legal concepts. Because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 law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fuzziness i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to this kind of concept will fall into the fuzzy area of "the fact question and the law question". In this fuzzy area,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courts is in difficulty. The lower courts should still have some free evaluation space to judge the concept of law, and the third instance courts should respect the evaluation space. (a) the limited review of "conceptual misconceptions" resulting from judicial jurisprudence-whether they are exhaustive of all important facts-whether they violate the rule of thumb or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reprehensible breach of procedural matters, and the few exceptions to their indefinite examination,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principle of judicial review of uncertain legal concepts.
【作者单位】: 卢森堡马克思·普朗克国际程序法欧洲程序法和私人规制程序法研究所;海德堡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青斌;;论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冲突和协调[J];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2 庄加园;;教义学视角下私法领域的德国通说[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陈杭平;;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民事审级制度改革[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尹建国;;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释义[J];法学论坛;2009年01期

5 尹建国;;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说明理由[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6 陈景辉;;“开放结构”的诸层次 反省哈特的法律推理理论[J];中外法学;2011年04期

7 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青;翁焱;;论法律漏洞及其补充[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7 王康敏;;通过“法盲”的治理[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傅郁林;;自由裁量管辖权及其行使——《美国最高法院受案议程表的形成》导读[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张豪;;民事裁判中的人权保障[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10 王蕾;;平等规范的审查标准与立法者的裁量余地——以德美两国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广;;司法能动性与行政审判中冲突法律规范的适用——以“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适用困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公法;;论行政法领域的类推适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亚辉;;法律事实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于立深;;行政立法中的事实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宋华琳;;转型时代的中国行政程序立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李刚;;我国《宪法》第56条与税收法定主义——与刘剑文、熊伟二学者商榷[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叶林;石旭雯;;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周友苏;钟凯;;“商事通则”: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误会——兼议私法的统一及其现代化[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湘茂;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审理范围[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欢;商业方法的可专利主题标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小平;论法官助理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贺湘君;论出版者权[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静;试论刑事司法中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立强;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模式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Ch.佩雷尔曼;朱庆育;;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孙祥壮;;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修改后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4 丁俊峰;;关于我国再审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分析[J];法律适用;2011年02期

5 余凌云;;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确定化之途径——以警察盘查权的启动条件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6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论民事再审制度之重构[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7 徐文星;;行政裁量权行使之理由说明——以法律论证为分析视角[J];时代法学;2006年04期

8 朱新力;行政法律规范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及其司法审查[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沈敏荣;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论法官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律审的功能及构造[J];法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罗书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平;王晓燕;;中国审级制度改革——以中美审级制度的比较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2 胡玉鸿,吴萍;试论法律合法冲突的制度成因[J];学习与探索;2002年06期

3 尹建国;;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模式构建——从“唯一正确答案”标准到“商谈理性”诠释模式[J];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4 王青斌;;论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冲突和协调[J];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5 陈为钢;;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行政解释在刑事办案中的效力[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姚戈;;德国行政裁量制度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7 姚戈;;德国行政裁量制度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魏淑敏;;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与司法审查[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吴志攀;统一司法考试与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Z2期

10 聂鑫;;近代中国审级制度的变迁:理念与现实[J];中外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曲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邱会东;创新: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7年

2 武树臣;中国“混合法”的过去与未来[N];检察日报;2011年

3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陈明国;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之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赵文群;律师与法律发现[N];法制日报;2002年

5 通讯员  田雨 郑玮娜;最高院统一海上保险纠纷裁判尺度[N];中国水运报;2006年

6 白龙;流浪汉身亡,由谁来索赔[N];人民日报;2007年

7 卢凝一 形明;常州知产案试水“三审合一”[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晓昕;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D];苏州大学;2011年

2 解少君;不确定法律概念初论[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成英;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不确定性及其应对[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双英;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可行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马涛;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峰;论指导性案例与法律漏洞的补充[D];重庆大学;2011年

7 谭正;作为正当程序渊源的普通法传统[D];苏州大学;2005年

8 曾韬;论以终止保护的方法调控住房租赁市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瑞志;判例司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2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