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2011年专利法第一案Myriad案评——人类基因可专利性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1 04:34

  本文选题:基因类专利 + 可专利性 ; 参考:《知识产权》2012年06期


【摘要】:Myriad公司从人体DNA中分离的两种基因片断(BRCA1,BRCA2)获得了专利。美国分子病理协会等提起诉讼,宣称人类基因不是可专利性客体,该专利无效。上诉法院判定该基因片断是合法的专利客体,但该判决与最高法院的先例并不完全吻合。在成文法及司法先例对基因类专利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的分析是更适当的切入角度。从政策性角度分析,否认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是对社会最有利的政策。专利制度是工具,不是目的。加拿大的有益实践启示我国也应坚持否认人类基因类专利的政策。
[Abstract]:Myriad patented two gene fragments, BRCA 1 and BRCA 2, isolated from human DNA.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olecular Pathology and others filed a lawsuit claiming that the human gene was not patentable object and that the patent was invalid. The appellate court ruled that the gene fragment was a legitimate patented object, but the ruling did not fully match the Supreme Court's precedent. In the absence of statutory and judicial precedents for genetic patent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s a more appropriate approach. From a policy point of view, denying the patentability of human genes is the most favorable policy for society. The patent system is a tool, not an end. The beneficial practice of Canada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insist on the policy of denying human gene patents.
【作者单位】: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Robert
【分类号】:D971.2;DD913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玉霞;由生命权论安乐死之合法化[D];山东大学;2006年

2 魏双;安乐死的人文价值和民法审视[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包郝斯巴雅尔;代孕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施晓玲;辅助生殖技术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5 赵芳草;辅助生殖的伦理与法律问题[D];湘潭大学;2007年

6 汪娜;公民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四川大学;2006年

7 吴文珍;人体器官移植的民法问题[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萌;治疗性克隆的伦理论证和法律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黎伟;;激励创新抑或损害公益:避税方法专利的是与非[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2 刘珍兰;;美国专利法不正当行为原则的最新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献涛;刘国伟;;美国的Bilski案与中国的商业方法可专利性判断[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罗菊华;;植物发明在美国和欧洲的知识产权保护简介[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懿融;刘国伟;;美国的Bilski案对中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陈哲锋;;瑞士型权利要求的发展和借鉴[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裴宏 张海志;谁能破解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之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Charles E.Van Horn,Esther H.Lim,,Kenie Ho;在美国如何有效利用重新颁发程序和专利复审程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Richard V.Burgujian 林艺思 谭文晔;如何采取机智灵活的策略在美国申请专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4 陈力航 林日 失静;解读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5 王金海;基因技术专利保护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刘传建;芊村道可能面临持久战[N];四川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薛飞 通讯员 张凌;从“真空包装机”案看“外观设计的组合对比”[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8 案例编写人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魏兰;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滥用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柳;美国专利创造性判断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贾晓娅;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2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