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英美银行破产法述评——以银行特殊破产制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01 03:12

  本文选题:银行破产 + 银行特殊破产制度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摘要】:银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的公司破产程序的缺陷以及政治因素是银行特殊破产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的政治因素系根源于银行业、监管机构与政治家们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历次的金融危机也逐渐地推动这一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适用该制度处置"问题银行"已成为各国银行破产立法的趋势。该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银行的资产而且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市场机制对银行的约束、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而且程序方面的正义与公平性亦相对缺失。实践中,行政机关所主导的银行特殊破产程序,以行政重整为特色,从而弱化了法院、债权人以及债务人的地位。英国、美国的银行特殊破产制度各有利弊得失,我国应当在充分借鉴两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银行特殊破产制度的发起标准和适用范围,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协调机制,并为银行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应的救济。
[Abstract]: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orporate bankruptcy procedure and the political factor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special bankruptcy system of the bank. The political factors are rooted in the benefit game betwee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regulators and the politicians. At the same time, successive financial crises also gradually promote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bank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bankruptcy legislation. This system not only helps to protect the bank's assets, but also has a good effect,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weaken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on the bank, and increases the bank's financing cost. And procedural justice and fairness are also relatively lacking. In practice, the special bankruptcy procedure of banks dominat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is characterized by 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on, which weakens the status of courts, creditors and debtors. The bank special bankruptcy system in Britain and America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countries, our country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initiation standard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bank special bankruptcy system,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ter-institut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for the bank stakeholders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lief.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邮电大学法律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银行破产风险处置和重整法律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BFX053
【分类号】:D956.1;D971.2;D922.29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洁澈;;论银行监管机构的侵权责任——以银行破产和英美法为例[J];法学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管斌;;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产生及其规制——以英国北岩银行危机为分析蓝本[J];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2 董世坤;;金融监管机构第三方侵权责任:欧盟经验与中国借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李安安;;银行危机处置程序中的问责制研究——以银行监管治理为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本刊编辑部;;中国经济法学发展评价(2010-2011) 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J];中外法学;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德刚;银行破产法律理论逻辑[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启迪;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韩朝炜;证券交易所自律司法介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阳铭怡;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李婷;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甄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4 刘京;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救助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仲飞;;银行监管机构问责性的法律保障机制[J];法学;2007年07期

2 邵沙平;苏洁澈;;金融危机法律应对措施的国际视野——以银行业为例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玉莲;;制约破产制度有效实施的六种外部因素[J];学习与实践;1997年08期

2 王周来,张红;破产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环境分析[J];财贸研究;1998年05期

3 李东明;对实施我国破产制度的思索[J];河南省情与统计;1998年04期

4 赵德淳;析我国实施破产制度的三大误区[J];当代法学;1999年01期

5 冯林;市场经济呼唤统一的破产制度[J];中国律师;1999年03期

6 康晓虹,张晓清;浅析我国破产制度之不足[J];现代法学;2000年03期

7 张春霖;破产制度的要义是“立”不是“破”[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20期

8 林光松;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破产制度的若干建议——世界主要国家破产制度立法思想比较及其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9 王瑜岭;破产制度运行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少彬;关于建立我国简易破产制度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慧娟;;浅议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建构[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张世君;;国外破产制度的晚近发展及对我国金融破产立法的启示——以金融风险防范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3 宋红松;;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破产制度的构想[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丽靓;金融业:机构破产制度亟待建立[N];经理日报;2008年

2 刘丽靓;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亟待建立[N];证券日报;2008年

3 刘杰;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亟待出台[N];北京商报;2008年

4 课题组成员 戴龙军 赵江涛 陈晴 王文海 郑益康;发挥破产制度功能 完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许梅;完善破产制度 老板不用跑路[N];浙江法制报;2014年

6 黄嵩;破产制度欠缺条件下的德隆困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潘晓娟;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亟待出台[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记者 李涛;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应分业制定[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红一;银行破产制度应重视存款人保护[N];检察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袁蓉君;世行对中国国企破产提出政策建议[N];金融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殷慧芬;消费者破产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宁宁;家庭破产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廖显堂;设立我国遗产破产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赵建聪;构建强制破产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王锦;消费者破产制度之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李庆国;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许展诚;基金会法人破产能力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煜文;论我国遗产破产制度的构建[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8 佘锋月;民国破产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李挺;我国遗产破产制度立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檀钊;遗产破产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7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27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