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产品缺陷隐瞒与法人犯意认定——从丰田“召回门”事件切入

发布时间:2018-05-06 10:17

  本文选题:丰田“召回门” + 缺陷隐瞒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


【摘要】:法人犯罪的成立,既需要具备客观要件,也需要具备主观要件。法人犯意的认定,不能简单地将法人雇员的犯意直接归属于法人,而应当将法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体来对待,从法人整体的组织结构、决策程序、政策文化等方面来考察其犯意内容。在涉及产品质量的犯罪中,隐瞒产品缺陷是认定法人犯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隐瞒产品缺陷是违反行业文化的悖德行为,是法人犯意认定的基础。如果所隐瞒的产品缺陷是国家法律、行业规范所明确禁止的,则悖德程度严重,足以认定存在犯意。在丰田"召回门"事件中,丰田公司之所以最终未被诉诸刑事审判,根本原因在于其并未向公众隐瞒产品缺陷。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person crime requires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To identify the criminal intent of a legal person, we should not simply attribute the criminal intent of the employee of the legal person to the legal person, but treat the legal person as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from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of the legal person. Polic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to examine its criminal intent. Concealment of product defect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criminal intent of legal person in the crime of product quality. Concealing product defects is contrary to industry culture and is the basis of legal person's criminal intent. If the hidden product defects are explicitly prohibited by national laws and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n the degree of immorality is serious enough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criminal intent. In the case of Toyota's "recall door," Toyota ultimately did not go to criminal trial because it did not hide product defects from the public.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D971.2;D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黎宏;论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伍红,向国慧;强迫交易罪若干问题研究——对两起强迫交易案件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3年Z1期

2 邓文莉;污染环境犯罪的罪过问题探析[J];求索;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雪冰;单位犯罪概念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谷雅;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其立法完善[D];四川大学;2003年

2 曾惠成;我国内地一般缓刑条件的适用和立法完善[D];湘潭大学;2003年

3 张纪寒;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宋丹;监督过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刘子敬;论法人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D];武汉大学;2004年

6 郭锐林;单位犯罪的整体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陈玉;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其处罚[D];苏州大学;2004年

8 李欣;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冯月英;单位犯罪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段汝刚;单位犯罪疑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1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51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