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女性主义法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理论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06 23:27

  本文选题: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法学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女性主义法学是西方法理学的一个流派,是女性主义与法学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而产生。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是传统女性主义法学在当代的发展,其目的是超越传统女性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推动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女性主义法学的理论局限,它是在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法学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和超越。对于我国法律及现实生活中关于男女平等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吸收借鉴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的理论成就,以便促进法律改革,真正的改善妇女生存状况,从法律上的两性形式平等真正转化为实质平等。
[Abstract]:Feminist jurisprudence, a school of western jurisprude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feminism and jurisprudence, and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feminist movement. Post-modern feminist jurisprudenc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eminist jurisprudenc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ts purpose is to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eminism itself and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On the basis of postmodern feminism, the postmodern feminism break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feminist jurisprudence, and it inherits and surmounts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traditional feminist jurispru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absorb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post-modern feminist jurisprud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egal reform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From the de jure equality of the sexes to the real transformation of substantive eq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智;;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法学之定位[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2 宋保傧;;“人本主义”逻辑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3 廖艳嫔;;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国际法中公、私划分规则的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肖文渊;;从后现代法学看法律的性别正义[J];学理论;2011年23期

5 毛崇杰;;文化研究与后马克思主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巫阳朔;;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新发展[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劲松;;马克思经济哲学概念的后现代解读及其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8 颜学勇;周美多;;基于共识的治理:后现代情境下政策共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9 谢昌逵;;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J];青年探索;2011年03期

10 王立志;;和谐社会·后现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忠桥编译;全球化问题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并未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失去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解国记 阮大华 田朝晖;光大传统文化,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胡银屏;后现代主义的由来[N];山西党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闻西;狂放与荒诞[N];中国花卉报;2007年

6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叶舒宪;后现代主义:重启生存智慧之门[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小白;“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研讨会在沪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王莹;在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对话[N];文艺报;2010年

9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华明;冷眼看后现代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9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永明;士者何为[D];武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雯;女性主义法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理论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旭\,

本文编号:1854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54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