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枪击案中的父母刑事责任
本文选题:父母刑事责任 + 理论基础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5期
【摘要】:父母刑事责任法在美国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逃学法和宵禁法都包含父母对于子女逃学和违反宵禁法的刑事责任。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青少年犯罪形势,美国各个州相继通过新的立法扩大父母刑事责任法的适用范围,并规定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父母责任法中还为父母设定了防止青少年持有和接触枪支的义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父母责任法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一系列校园枪击案促使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母刑事责任法的重要性,父母刑事责任法在美国的适用将得到加强。
[Abstract]:Parental criminal liability law is not new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early as 1920s, anti-truancy law and curfew law both contain parents' criminal liability for children's truancy and violation of curfew law. In the 1980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tu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various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dopted new legislation to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parental criminal liability law and to provide for more severe punishment measures. The parental liability law also sets the obligation for parents to prevent young people from holding and touching firearms.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law is not well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A series of school shootings have mad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criminal liability law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rental criminal liability law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71.2;D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尚秀云;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2 杜言敏,俞国花;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2期
3 关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2期
4 王志亮;;美国的校园暴力及其应对[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丰;不当家教方式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俊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与预防[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余雅风;;确立义务与法律责任:预防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曾凡林;;学生针对教师的极端校园暴力引发的教育反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1期
5 詹春美;;义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谭龙飞;韩晓松;;闲散青少年犯罪预防浅议[J];法制与社会;2012年28期
7 于婧婷;;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对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李恩慈;聂其苗;;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功能再认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华银峰;;当代大学生负性思想道德状态成因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胡俊文;王嫒萍;;构建“四位一体”立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研究[J];警官文苑;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晓玲;;太仓市中小学生家庭法制教育现状调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婧;关于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范秋凤;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晓培;邢台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玉琴;青海省湟中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燕;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张婕;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成因及社会预防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朱颖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赵伟;中学生法制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占江;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防控[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俞国良,辛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浅谈我国《立法法》的框架结构及内容[J];前沿;2006年01期
2 卢琰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3 邓萍;;试论社会法的本质与内容[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陈炳水;法制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小霞;;法哲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6 王培俊;;论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林立华;;论法律权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刘德伦;;浅谈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王俊;;你的自由止于国家的不自由——从美国宪法案例看对言论自由限制的理论基础及逻辑进路[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10 康运;;浅析立法听证参加人制度的理论基础[J];消费导刊;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业礼;王茉霖;;刑法案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徐雅芬;马璐辉;;朱熹“德礼政刑”思想及其现实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曹平;;试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三个纬度[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春荣;王森波;;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述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那力;王作全;;法经济学与国际经济法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静;论塑造公民法律意识的理论基础[N];淮南日报;2008年
2 周昀(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试论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N];法制日报;2001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李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观的主要内容[N];人民日报;2008年
4 武汉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李龙邋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李志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发展及其主要内容[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步云;科学发展观·法治国家·和谐社会[N];法制日报;2007年
6 厦门大学 丁夏;略论孔子的法律思想[N];西部法制报;2008年
7 李卫国;为和谐社会铺就坚实的法治轨道[N];泰州日报;2007年
8 王敏;宾馆房内莫名被砍伤谁担责[N];江苏法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孙文鹰;为“罗彩霞”们寻找救济途径[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维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正式出版发行[N];中国工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红梅;司法审查为什么是正当的?[D];吉林大学;2010年
5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斌林;1899-1924:马克思主义法理念初次中国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郑东升;法庭调解语言的合法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尹夕阳;论法律保留原则[D];武汉大学;2008年
3 胡玲;论健康权[D];吉林大学;2006年
4 蔡晶晶;美国1947年《国家安全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瑜萍;宋令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安璐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7 贺先周;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夏肇明;论“以人为本”的法治观[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田小菊;公众立法参与若干问题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4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6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