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人权理论阐释及其质疑
本文选题:罗隆基 + 人权理论 ; 参考:《政法论坛》2012年04期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不仅仅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也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暴力革命。在人权概念上,罗隆基创造性提出了人权是做人的必要条件,并在人权与国家、人权与法律、人权时空性等问题上,构建了一系列人权理论。罗隆基主张人权与反对暴力革命是其人权理论应有之义,目的在于对中国加以改造,使之走上宪政之路。
[Abstract]:In the late 1920s and early 1930s, Lorungi opposed not only the Kuomintang one-party autocracy and individual dictatorship, but also Marxist theory and violent revolution.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Luo Lungji creatively proposed that human rights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uman beings, and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human rights theories on the issues of human rights and country, human rights and law, human rights space-time and so on. Luo Longji holds that human rights and anti-violent revolution are the proper meaning of his theory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purpose is to reform China and make it go on the road of constitutionalism.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主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权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变迁”(项目批准号:12BFX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志强;罗隆基“35”条人权检正[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刘志强;;罗隆基与人权论战[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刘志强;;历史与法理视域:罗隆基思想言论自由解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刘志强;;论人权法中的国家义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5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J];开放时代;2011年05期
6 刘志强;;论罗隆基的功用人权观[J];现代哲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徐国利;;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庄森;胡适的容忍论[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相宏;;机构、规则和程序——中国建立中央与地方争端解决机制的前提[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海波;;当代中国背景下的双重政体理论[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焦洪昌;;浅论监督法质询制度的不足及其对策[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笑侠;冯建鹏;;监督,能否与法治兼容?——从法治立场来反思监督制度[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熊文钊;郑爱林;;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法治化[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志;论思想自由权[J];当代法学;1998年02期
2 马岭;;利益不是权利——从我国《宪法》第51条说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莫纪宏;;论人权的司法最终救济性[J];法学家;2001年03期
4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5 龚向和;刘耀辉;;基本权利国家义务是宪政的产物[J];法治研究;2010年06期
6 刘志强;罗隆基“35”条人权检正[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刘志强;;罗隆基与人权论战[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刘志强;;历史与法理视域:罗隆基思想言论自由解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9 刘志强;;罗隆基:一个人权理论的构建[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10 郭道晖;;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涛;;试述马克思对人权的追问——从《论犹太人问题》到《哥达纲领批判》[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及其限度[J];政法论丛;2008年01期
3 刘志强;;罗隆基与专家政治[J];南方论刊;2004年05期
4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述评[J];太平洋学报;2008年04期
5 ;讲述人权故事 探讨人权理论 开展人权对话[J];人权;2001年00期
6 许国林,赵文亮;美国“人权理论”与“人权外交”的历史演进[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王俊秋;;试论邓小平人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孙强;;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中国化的反思[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谭丕振;;人权视野下的环境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浅井敦;;宪法与人权[J];法学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颖;;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与实践[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邵海;;环境权——公民的基本人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胡延风;潘怀;;追求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书初;王银泉;;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A];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论文集[C];2001年
5 许斗斗;;论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性和过程性——兼与张奎良先生商榷[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星;;安全生产理论的道德基础探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步仁;;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当代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9 宫敬才;;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的历史类型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罗文东;;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的飞跃[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形成[N];光明日报;2011年
2 毕小青;阐释人权理论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何蜀;国民党为何要杀张澜、罗隆基[N];北京日报;2003年
4 记者 俞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和观点初步形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江怡;人权不是被赋予的[N];学习时报;2007年
6 侯杰 姜海龙;历史回眸《益世报》九十载[N];天津日报;2004年
7 魏武;创新人权理论 切实增强我国人权领域话语权[N];人民日报;2007年
8 李乔;“粗陋的共产主义”不是共产主义[N];学习时报;2008年
9 谭浩;创新人权理论 探讨人权建设新途径[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邓丽兰;“书生论政”的悲喜剧[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良;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东;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丽清;难舍的道德帷幕:近代国人人权观念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杜仕菊;欧洲人权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金平;罗隆基的政治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婧;马克思人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婧;胡适对人权概念的阐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戴炜娜;论罗隆基的法治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莉;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权理论及其历史定位[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胡丹;新中国人权理论变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东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益世报》罗隆基抗日言论述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权理论的创新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旭云;论冷战后南北关系中的人权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7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