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法律篇》土地与农业法条译注
本文选题:柏拉图 + 《法律篇》 ; 参考:《古代文明》2013年02期
【摘要】:柏拉图《法律篇》中,雅典外邦人与对话者一同为虚构城邦马格奈西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其中部分是与农业生产生活和土地相关的法律。结合其他史料,这些法律有助于理解希腊城邦的属性。本篇译文系据伯奈特校勘本《法律篇》忹译。
[Abstract]:In Plato, the Athenian Gentiles, together with interlocutors, make a series of laws for the fictional city state Magnesia, some of which relat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ife and land. Combined with other historical data, these laws help to understand the identity of the Greek city-state. This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Bennett's collation of the Law.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代、中世纪法律文献资料选注”(11ZAD075)阶段性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西方古典著作整理与研究”(NENU-SKB2009)成果
【分类号】:D909.1;K1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奇伟;;由禅让制度论及尧舜时代我国已进入中国早期国家阶段[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2 邹潇,林景荣;梭伦立法论[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3 陈德正;20世纪中外学术界对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巴新生;李友东;;探讨中国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模式的回顾和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易图强;从希腊城邦谈中国先秦政体[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陈源;从文字角度看早期国家观念演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日知;“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J];世界历史;1991年06期
8 邢颖;;试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城邦关系与城邦贵族——以公元前420年第90届奥运会为例[J];世界历史;2010年01期
9 王敦书;;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中国古史学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的研究与讨论[J];世界历史;2010年05期
10 王秀臣,陈彦辉;春秋城邦社会特征简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石庆波;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的相对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沛林;古希腊戏剧与雅典政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侯典芹;希腊古风古典经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范勇鹏;欧洲认同的形成:功利选择与制度建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8 潘明娟;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汉民;《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齐嘉;“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晋普;雅典城邦公民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煜杰;论西方法律的宗教之维[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吕培;古风时期伯罗奔尼撒半岛僭主政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会迪;移民运动与古希腊城邦文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宇;春秋邦国间“和难”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褚衍爱;试论公元前447-前386年的彼奥提亚同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彦昌;春秋国际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杜春吉;雅典政治制度与其公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黎;从上博简《容成氏》说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统治形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健;知识与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2 解光云;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市的论析——基于雅典城市的评述[J];历史教学;2004年08期
3 彭列汉;古希腊社会发展“合理性”思想考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喻涛;;雅典民主制的反思——从苏格拉底的申辩谈起[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宋瑞芝;古典时代希腊人社会生活习尚三则[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余凯;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之死[J];读书;2003年01期
7 王邵励;奥林匹亚节视角中的古希腊城邦政治[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6期
8 孙瑞丽;;修昔底德与柏拉图著作中的葬礼演说之比较[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石庆波;;述论古希腊人的和谐思想——以《理想国》和《政治学》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2期
10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阳;;公元前399,,雅典审判——西方古典民主制衰落探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吴飞;;古典竞技:战争与和平[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江立华;;浅谈古雅典的民主与法制[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李晓玲;郑强;;论斯巴达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江林昌;;东西方古文明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6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谢怿;郑嘉;陈俊国;;古希腊文明及其医学成就简史[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們;东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莫衷;不当圣贤也罢[N];东方航空报;2008年
3 ;古希腊人的公共生活[N];文汇报;2008年
4 安德鲁·厄斯金 爱丁堡大学 吕厚量 译;从小城邦崛起的罗马帝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王笛;近年美国关于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6 李强;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N];南方周末;2004年
7 《第一财经日报》阅读版编辑、记者 罗敏;回望古希腊[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尹建龙;阻碍意大利统一的三大因素[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著名网络作家 民间研究学者 押沙龙;苏美尔之殇[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露风;中东古代传统的民主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庆波;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的相对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4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沛林;古希腊戏剧与雅典政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洪采;希腊波斯关系研究(公元前478—386年)[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晓;罗马共和国政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雪飞;古代黑海北岸斯基泰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令方;古典时期雅典妇女的婚姻与社会地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李慧;论西塞罗的国家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晨;古希腊民族同性恋风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慈国;古希腊民主政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马晶洋;论宗教学视域下希腊公民团体的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龙晓;试论古希腊的“proxenos”[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玲先;古希腊宗教节日探析[D];鲁东大学;2012年
8 张井梅;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初探[D];山西大学;2005年
9 郑婕;试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英雄崇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丽丽;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政治思想[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1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7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