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农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分析
本文选题:矿农纠纷 + 诉讼解决机制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本文以矿农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阐述矿农纠纷概念、特征及具体表现形态,以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矿农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规则、功能发挥以及影响因素等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过程,讨论非诉解纷机制与诉讼解纷机制各自发挥的功能及功能缺失,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和完善诉讼解决机制的功能,摒弃非诉解决机制中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因素。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dispute of mining farmers and its resolution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rete forms of the dispute of mining farm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nd analyzes the operational rules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mining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and the lack of the function of the non-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 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thinks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litigation resolu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fully brought into play and perfected,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such as the exer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etc. To abandon the non-litigation settlement mechanis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ety ruled by law.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海大学;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季卫东;;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00期
2 陆益龙;;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徐静村,刘荣军;纠纷解决与法[J];现代法学;1999年03期
4 舒国滢;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一个符号学的视角[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5 郭玉军,甘勇;美国选择性争议解决方式(ADR)介评[J];中国法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王庆廷;;角色的强化、弱化与衡平——负责制视角下的合议庭成员考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孟庆瑜;徐超;;论预算行为与我国《预算法》的修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纪召雷;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国庆;远程审判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晨光;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J];法学;1997年03期
2 周永坤;错案追究制与法治国家建设——一个法社会学的思考[J];法学;1997年09期
3 季卫东;;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J];清华法学;2002年00期
4 舒国滢;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一个符号学的视角[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5 陆益龙;影响农民守法行为的因素分析——对两种范式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本文编号:1880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8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