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义务实现的激励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法律义务实现 + 激励模式 ; 参考:《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相较于对法律权利的研究,学界对法律义务的关注一直较少,关于法律义务实现的研究则更为匮乏。已有的讨论主要是从应然层面或者以强制为视角来分析法律义务的实现。而本文则选择从激励的角度对法律义务实现进行分析。对于激励的关注符合法律义务在本质上所包含的自愿性。激励模式相较于强制模式来说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而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运行的阻碍也相对较小。全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法律义务实现的过程的一般性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对法律义务实现的过程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也反映了学界在此问题上常态化的研究进路。同时文章还对法律义务实现中的影响因素从内外两个视角进行了初步的阐释,呈现出法律义务实现的背景环境。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展现出法律义务实现的整体样貌。在反思学界常态化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笔者指出这样的一种观察研究采用的是一种单一化的以强制为核心的事后角度。进而提出应当寻求事前视角的研究方法来丰富此类问题的讨论。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激励模式在法律义务实现过程中的运作进行的分析。首先在微观层面上对基于期望、需求、公平而发生的法律激励运作进行了分析。在宏观上文章指出法律激励的运行需要实现激励双方的双向互动以及国家激励与民间激励的良性互动。其次,文章就激励相较于强制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从中国与新日韩等国的赡养义务法律规范的比较分析中,将激励模式与赡养义务的实现进行勾连。并且提出在赡养义务实现问题上,要转变思路,放弃单纯的道德拷问,吸取国外立法经验,积极推动激励因素参与到老年人赡养义务实现过程中。 第三部分提出在构造激励模式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激励的适当性、激励的出发点、激励目标的确定等几个方面。笔者在最后特别指出,对法律激励的研究要特别的关注司法过程与激励的关系。只有注意好这几个问题我们才能为法律义务实现建构起一个良好的激励模式。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study of legal rights, scholars pay less attention to legal obligations, and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s. The existing discussion mainly analyzes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ought or from the angle of compulsion. This article chooses to analyze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from the angle of motivation. The focus on incentives is in line with the voluntary nature of legal oblig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mpulsory mode, the incentive mod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so it is easier to be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and the obstacles to operation are relatively small.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reflection. The article devoted a great deal of space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This description also reflects the regular approach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is issu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are preliminarily explained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showing the background environment of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aspects, it shows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ng on the thought of normalizing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uch a kind of observation research adopts a kind of unitary post facto perspective with the core of compulsion as the core. Furtherm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eek the research methods from a prior perspective to enrich the discussion of this kind of problem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incentive mode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legal obligation. First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legal incentives based on expectation, demand and fairness at the micro level. On the macro level,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operation of legal incentive needs to realiz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incentive and the folk incentive.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periority of motivation compared with compulsion. Finally,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egal norms of maintenance oblig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New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 article links the incentive mode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maintenance obligations. We should change our thinking, abandon the simple moral torture, absorb the foreign legislative experien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centive fac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maintenance obligation of the elderly. 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constructing incentive model. It mainly includ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ncentive,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tiv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centive goal and so on. Final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study of legal incentives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process and incentives. On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 can we construct a good incentive mode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legal oblig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天博,何晓敏,胡俊华;关于法律权利的若干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2期
2 王金华;;试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利与弊[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罗秀兰;论合同未生效阶段的法律义务[J];前沿;2004年10期
4 钱大军;武红羽;;公共权力的法学阐释[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5 胡田野;;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兼论对欧盟国家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借鉴[J];政法学刊;2008年02期
6 ;代偿法律义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1997年04期
7 刘新林;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法律义务之重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邢曼媛;;警察不作为犯罪的若干理论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9 胡子鸣;;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法律定位——淘宝网商标侵权案引发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袁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应区分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J];清华法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莉;;血站在输血行业中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孟庆瑜;;论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张国钧;;伦理豁免:法治中国的传统因子[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肖承邺;冯义钧;;地震标准化工作是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明;;关于会计法律责任若干问题的思考[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唐联尧;;论家庭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中的主导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蒋森林;;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预防企业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冯震远;;告诉孩子,法律是关爱人类的——谈谈未成年人法制教育[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金宝玉;曹孟君;;美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安;关注法规制定机关的法律义务[N];法制日报;2003年
2 郭敬波;“驴友”遇难同伴要不要担责[N];检察日报;2007年
3 朱炳辉;有奖销售广告背后的法律义务[N];工人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执行威慑机制:使赖账者无处逃遁[N];工人日报;2007年
5 钱军邋吕群;父母有支付成年子女学费的义务吗[N];检察日报;2007年
6 张守国;北京市大兴区委召开联席会解决执行难[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许宗和;“驴友”遇险 同伴要不要担责?[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徐卫华;乐平党政支持法院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徐骏;竞业禁止是何种法律义务[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李孝斌 薛万利;修武县法院营造“诚信执行”氛围[N];焦作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大军;法律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钱锦宇;论法律的基本必为性规范[D];山东大学;2008年
3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荣飞;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6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于柏华;法律权利规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继;中国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东升;治理演进下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亚;公民法律义务实现的激励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尹冉冉;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法律义务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刘金凌;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D];清华大学;2005年
4 朱发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叶欣;论跨国公司在人权领域的法律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钟玺波;论银行业反洗钱的法定义务[D];湖南大学;2007年
7 张志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义务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罗秀兰;论合同未生效阶段的法律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瑶瑶;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安徽大学;2006年
10 王熙文;由劳动权概念分析引发的修宪建议[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9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9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