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唐律疏议》之不孝制度——“得意忘形”

发布时间:2018-05-17 22:44

  本文选题:唐律疏议 + 不孝制度 ; 参考:《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对唐律特征所作的一个经典性评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唐律"一准乎礼"的定评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唐律中不但存在大量不依礼制律的"阙文",而且存在一些不尽合礼的"异文",这些"异文"在执行中难免变形,乃至成为"具文"。实际上,系统研究唐律不孝制度,就会发现"阙文"、"异文"以及"具文"的存在反而是唐律"一准乎礼"的最好例证——得礼义之意,忘礼制之形,"得意忘形"因此"更准乎礼"。
[Abstract]:The quasi-ritual of the Tang Dynasty is a classic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 Dynasty made by Sikuquanshu. In recent years, some scholars have challenged the assessment of the Tang Law.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are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lack" in the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but also some "foreign articles" which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hese "foreign writings" are inevitably transformed in the execution, and even become "with the writing". In fact,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ystem of unfilial piety in Tang Dynasty leads to the discovery that the existence of "lack of writing", "foreign writing" and "writing with writing" is the best example of the "right to propriety" of Tang Dynasty's law, that is, to get the meaning of propriety. Forget the form of etiquette, "ecstasy" and therefore "more accurate ritua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史学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素因;;论蒲松龄的暴力与嫉妒(续)——从《聊斋志异》的妒悍妇谈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宋芸;;浅谈唐太宗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3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贾名党;;柳宗元与刘禹锡接受屈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汉东;秦始皇个性心理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卞利;;作为村规民约的明清徽州族规家法初探[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张昊;;试论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瑞泉;;论儒家平等观念[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9年

6 倪豪士;;《史记·晋世家》三个问题初探[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雷恩海;;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试论贞元时期刘、柳、韩的思想与创作[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聚应;;唐代任侠风气与文人的人格理想[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9 管仁福;;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气韵之“清”美[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10 金眉;;日本对唐代服制的继受与变通[A];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现U,

本文编号:1903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3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