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实务认定
本文选题:民间借贷 + 非法集资 ; 参考:《人民检察》2012年06期
【摘要】: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在我国由来已久,正常的民间借贷给公众提供了融资渠道,也缓解了借款人的燃眉之急,而受到法律保护,非正常的民间借贷则有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近年来该类案件在我国正呈高发、逐年增长态势,司法实践中,对区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类犯罪普遍面临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诈骗手段及社会公众等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有关办案人员,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案件办理中的法律争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本刊特刊发此文,以期对司法实践认定非法集资类犯罪有所裨益。
[Abstract]:Private lending, underground banks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 normal private lending to the public to provide financing channels, but also alleviated the urgency of the borrowers, and protected by the law, the abnormal private lending is likely to constitute the illegal fund-raising crime. In recent years, this kind of cases in China is in high incidence,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judicial practice The problem of how to distinguish illegal possession, fraud and social public is widely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rivate lending and illegal fund-raising.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carried out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legal disputes in the related cases, with specific cases. Judicial practice is of benefit to illegal fund-raising crimes.
【作者单位】: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0.5;D92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强;;服务商标的刑法规制[J];中华商标;2009年08期
2 许蓓蓓;苏新宇;;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喻晓玲;论WTO法境下的侵犯商标权犯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5 郑丽萍;丁善超;;拿来之后——期待可能性本土化之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7 行江;王杨;;破产欺诈犯罪立法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邢彦明;;犯罪要素体系化比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贾成宽;;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的限制——如何限定非法经营罪的无限扩张趋势[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黄云波;;死缓制度新论——以限制死刑为视角[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南;郭文;;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李怀北;王树茂;;刑法谦抑主义指导下的刑事政策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汪建;;经济犯罪废除死刑论[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林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曾翔琳;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冯云;刑法中的伪造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吉强;论不作为帮助犯[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成杰;论刑法中的敲诈勒索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文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客观要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邵芳;;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J];经济论坛;2008年04期
3 谌健;;吴英案的法律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8期
4 王丽娜;;最高法:房产售后包租敛财最高可判死刑[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2期
5 李勋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处理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6 周少华;董晓瑜;;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J];人民检察;2010年16期
7 杨光明;;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解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邵华;;非法集资概念辨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胡建岚;陈军青;吕丹丹;;论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鉴别[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10 李红,景晓莉;浅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从一则案例谈起[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集资类刑事案件若干问题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占洲;;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标准[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孙文红;李美荣;;贷款诈骗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傅跃建;胡晓景;;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集资犯罪的现状及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罗静萍;;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两个难点[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李有星;郭晓梅;;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定位与核心规则[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周业j;尤瑞章;张晓霞;章小的;郑南源;;浙江省民间金融研究报告[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范小云;;合同诈骗罪的实践认定与风险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江;集资诈骗还是民间借贷[N];法制生活报;2007年
2 马志毅;对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因势利导[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通讯员 小石;非法集资2600多万案犯一审被判死刑[N];湖北科技报;2007年
4 胡锦武;非法集资案频发,凸显民间投资渠道过窄[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王君君;民间借贷,行走在悬崖边[N];台州日报;2008年
6 赵克邋宋遥;高息“馅饼”→高危“陷阱”[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王新;以高额利息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民间借贷:合法才可避险[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邱冬梅;联营入股返利陷阱何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陈新;让非法集资无可遁形[N];西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鑫;论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3 蒙蒙;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道永;民国时期民间借贷习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李晓强;集资型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廖梅;目的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远;金融诈骗罪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王强;保险诈骗罪定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晓;集资诈骗罪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刘曦;集资诈骗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陈宋阳;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治轶;鄂尔多斯民间借贷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张倩;青岛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行为特征与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莫佩华;社会资本在个体工商户民间借贷中的影响及运作[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凡霞;集资诈骗罪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李伟;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周丽娜;非法集资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霞;集资诈骗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3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