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判例的先例约束力
本文选题:判例 + 法的渊源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日本的判例不是制度上的法源,但具有事实上的先例约束力,是事实上的法源,在形成、创设法规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如何抽取判例的问题上,法官和学者基于对判例本质的不同理解而采用不同标准,前者不区分主论和旁论,后者则严格区分。只有最高法院有变更判例的权限。在刑事法领域,根据判例变更是否对被告人有利,对其溯及力有不同认识;在民事法领域,最高法院不禁止判例变更的溯及性适用。
[Abstract]:The jurisprudence of Japan is not the legal source of the system, but the binding force of the precedent in fac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nd trying to regulate. O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xtract cases, judges and scholars adopt different standard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case. The former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main theory and the bystantism, while the latter strictly distinguishes. Only the Supreme Court has jurisdiction to change its jurisprudence.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law, the retroactive effect of the case change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defendant;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 the Supreme Court does not prohibit the retroa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change.
【作者单位】: 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日本学术振兴会;
【基金】:教育部2010年重大攻关项目“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判例制度研究”(项目号:10JZD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佳佳;;违法性之“法”的多元解释[J];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2 解亘;;日本的判例制度[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王留彦;雷安军;;再论判例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的判例制度及其对构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升;徐兴华;;违法性认识之“法”的内涵解读[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2 白建军;;裸刑均值的意义[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3 解亘;;论学者在案例指导制度中的作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解亘;;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的民事责任——以日本法为素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冯文生;;审判案例指导中的“参照”问题研究[J];清华法学;2011年03期
6 孙大伟;;过错侵权中“违法性”要件考察——兼析我国侵权法领域的“违法性”之争[J];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7 张骐;;再论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性质与保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1期
8 骆军;;民事判例制度渊源考辨——以比较法的研究方法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刘金妫;;法院适用指导性案例规则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年04期
10 王世洲;;刑法信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位置[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瑰华;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旭东;我国公司法的司法发展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向文;日本遗华化学武器之战后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范丽;论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海金;论刑事违法性认识[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银彪;行政判例的约束力[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艺萍;论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骐;判例法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建立判例法的意义、制度基础与操作[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后藤武秀;判例在日本法律近代化中的作用[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3 刘珊;梁海彬;;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4期
4 胡云腾;于同志;;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8年06期
5 解亘;;案例研究反思[J];政法论坛;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东,李训虎;先例判决·判例制度·司法改革[J];法律适用;2003年Z1期
2 宋晓明;建立我国判例制度的价值分析[J];人民司法;1998年12期
3 施小镭;论判例制度在我国的创设[J];法律适用;2001年07期
4 黄再再;论法律移植与中国判例制度的建立[J];法治论丛;2002年04期
5 刘延东,程怡;论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J];时代法学;2004年04期
6 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7 戴伟;;关于中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8 程政举;;新资料和先秦及秦汉判例制度考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总目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蒋磊;;判例制度应成为社会主义法律的补充形式[J];青海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颂跃;;尿液中常见毒品标准检验法——介绍日本法中毒学会制定的标准检验法[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2 陈金钊;王俊峰;;论审判规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佐藤守男;Takuya Iwamoto;Nobuyuki Kawai;汤超;;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后的并发症[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何越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比较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5 松本丽;;跨国犯罪的刑事侦查[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6 廉恩臣;;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罗丽;;日本日照妨害救济法理及对我国的启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王清军;;相邻环境纠纷解决的比较法考察[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蒯应松;温佩忠;杨元立;王香菊;;单克隆抗体在法医学应用进展[A];首届中国法医物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李群;;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撤销治外法权问题研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恒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法制日报;2007年
2 董华;日本法官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记者张焕利;日本法院驳回中国原告赔偿要求 我律师团将继续追究日政府责任[N];人民日报;2003年
4 孟娜;中国法院受理对日索赔有“三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丁相顺;日本法学家谈侵权行为法[N];检察日报;2003年
6 本报驻东京记者 马玉安;诠释货币均衡理论[N];金融时报;2002年
7 吴绵;揭开法藤钛产品的面纱[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严峻嵘;日本院校抬高入学门槛[N];就业时报;2007年
9 刘畅;日本瞩目海外年轻力量[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何德功;日计划长期保存入境外国人指纹[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蒋涛;罪刑法定下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瑰华;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兰萍;近代中国著作权法的成长(1903—1910)[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钟青;权利质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杨东霞;中国近代保险立法移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建立中国司法判例制度之构思[D];郑州大学;2010年
2 朱涛;中国引入判例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吴波;清代判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孔攀;判例制度功能的考察与借鉴[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雪燕;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下的判例制度[D];河南大学;2012年
6 余海民;中国传统判例制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刘辛;论民法的渊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建华;判例制度研究—一个法律成长的视角[D];四川大学;2006年
9 周蓉;论中国行政案例指导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缨;建构中国特色判例制度刍议[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9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