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会话推理有效性探析——以商谈论的视角
本文选题:法律会话推理 + 有效性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传统法律推理模式的有效性标准往往进行了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的区分,而法律会话推理因为具有商谈性质,从而使形式有效性和实质有效性融合成为法律会话推理的标准。实现法律会话推理的有效性要达到三个向度的要求:形式,实质和程序向度。形式向度是使推理满足一定的形式要求,即话语的含义要保持在可预测的范围之内;实质向度是使推理的过程具有切适性,共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程序向度就是要在程序上创造理想的商谈语境让会话人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Abstract]:The validity standard of the traditional legal reasoning mode often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formal standard and the substantive standard, while the legal conversational reasoning has the nature of negotiation, which makes the formal validity and substantive validity merge into the standard of legal conversational reason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validity of legal conversational reaso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ree dimensions: formal,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Formal dimension is to make reasoning meet certain formal requirements, that is, the meaning of discourse should be kept within the range of predictability, the substantive dimension is to make the process of reasoning appropriate, consensual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Procedural orientation is to create the ideal negotiation context in the procedure so that the conversational person has equal opportunity to speak.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法律推理研究——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07BZX046)
【分类号】:D90-0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张传新,司献英;对法律逻辑学形式化定位的否定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崔卓兰;卢护锋;;和谐社会与中国法制建设[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4 邱昭继;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玉江;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设置合理性评判[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胡海娟;法庭话语研究综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黄竹胜;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治斌;法治运行中法律推理的地位探析[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9 朱永红;;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北法学;2006年07期
10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桂英;中国军事法制现代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9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10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2 刘德敏;行政判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胡春贤;论代位权的行使[D];湘潭大学;2003年
4 葛云锋;如何在法庭问话中通过话题控制获取所需信息——语篇分析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5 李霞;语言选择中的权力顺应性[D];山西大学;2004年
6 夏丹;网络聊天中的话语权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拥军;权利生成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维旭;论民法上的类推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栗文华;哈耶克规则理论述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邱忠;民事推定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凯;张斌峰;;论法律会话推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志雷;法律规则的有效性探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9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