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礼法兼治

发布时间:2018-05-25 13:17

  本文选题:人治 + 德治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6期


【摘要】:治理行为具有不同规则。根据治理所遵循的最终规则,治理可以分为人治、德治、礼治、法治四种基本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各种模式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例如德礼兼治、德法兼治、礼法兼治等等。根据中国的传统和国情,我们主张礼法兼治,亦即礼法结合,但是需要将新礼法结合与旧礼法结合严格区分开来。
[Abstract]:Governance behavior has different rules. According to the final rules of governance, govern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basic models: rule by man, rule by virtue, rule by etiquette and rule by law. In practice, various models can be combined, such as de li and governance, morality and law and governanc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we advocate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aw,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aw, but it is necessary to strictly distinguis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w and the old.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X07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06AaZX002)
【分类号】:D92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舒;;施米特的政治与国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过慈明;徐敏;;论撒切尔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动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冯兴元;;中国的“奇迹”:成因、问题与展望[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然征;;对法治德治人治的再认识[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陈博;;不应一概否定“人治”[J];唐都学刊;2010年06期

3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帅国文;也谈“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J];南都学坛;2001年01期

5 帅国文;也谈“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J];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6 刘港;;礼治 德治 人治——试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高莉;;论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8 王新举;;论中国传统法律独立性的缺失[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李纪才;法治 法治的边界 法治的遗补[J];理论与改革;2002年06期

10 牛晨曦,柴宝勇;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反思——兼谈法治与人治、礼治、德治[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洪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治”与“法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马念珍;;对法治理论与道德精神一致性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马念珍;;对法治理论与道德精神一致性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汪建成;;公正——法治的核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钱天华;;关于法治的“软环境”[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吴大华;;论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8 何为;;全面、深刻、历时剖析新时期的治国方略[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9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张君平;;法治的现实检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降大任;原儒的“法制”观[N];太原日报;2010年

2 陈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民主法治还是协商试验[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法理学博士,,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喻中;走向知行合一的法治[N];检察日报;2007年

4 记者 孙龙;“中国近代社会与法治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江西省萍乡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李烨红;深植法治之根[N];人民日报;2007年

6 罗志田;法治的一个历史选项[N];南方周末;2008年

7 宋功德;法治重心之我见[N];法制日报;2007年

8 蒋德;依法治理 南京把“虚事”办实了[N];法制日报;2007年

9 刘莘;征求民意是法治应有之义[N];检察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霞;研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杨;法治的哲学之维—正当性观念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7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剑;论礼治的内在逻辑及历史发展轨迹[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杨长泉;法治与德治互动结合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倪东风;德治与法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今“法德兼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小红;论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崔德华;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泽;公民的法律参与与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孙敏洁;论美国法院附设ADR[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春蕾;司法解释的法理探析与法治设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33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33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