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推理在法官裁判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5-26 06:17

  本文选题:法律推理 + 法官裁判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当前,随着国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和司法改革的步步深入,法律推理也越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在客观分析众多法律推理理论的基础上,采广义的角度理解和解读法律推理,将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和实质推理两种类型,并且结合法官裁判实际,通过列举大量例证,努力勾画出法律推理在法官裁判实践中的真实面貌,解析不同形式的法律推理的推理模式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法律推理对于法官裁判的重要意义。这对于逻辑学的应用和法律推理理论的建设及司法实践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简述法律推理的研究现状,指出法律推理在法官裁判中运用的不足和人们对法律推理的偏颇认识,为后文论述作铺垫。同时,明确本文研究的视角是从逻辑学和法学相融合的角度。 第二部分,法律推理与法官裁判。对法律推理作理论概述:在梳理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场,认为应当从广义的角度解读法律推理,即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推理,是各种逻辑推理方法的综合适用;将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并分析两者的区别与相同点;揭示法律推理的特有属性。阐述法律推理与法官裁判的关系及法律推理对法官裁判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以三段论为例论述了形式推理中的演绎推理在法官裁判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论述形式推理中的归纳、类比推理在法官裁判中的运用。 第五部分,论述实质推理在法官裁判中的运用。 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的论述过程如下:首先,对具体的每种法律推理作理论概况;然后抽象出推理模式;再通过列举事例佐证;最后评析每种法律推理在运用中的优点与缺点。 第六部分,结语。指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总是彼此相互补充,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法律适用的方式无高下之分,逻辑与经验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二者的相互对立是相对的,相互依存才是恒久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二者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同时,对于如何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更好的开展法律推理,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and the deepening of judicial reform, legal reasoning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ased on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many legal reasoning theories, legal reasoning is understood and interpreted in a broad sense, and legal reasoning is divided into formal reasoning (including deductive reasoning,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analogical reasoning). Two types of substantive reaso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judges, by enumerat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ry to sketch out the true features of legal reasoning in the judge's referee's practice, analyze the reasoning modes of legal reasoning in different form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legal reasoning to judges' referees. The application of logic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reasoning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io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legal reasoning,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legal reasoning in judges' referees and people's biased understanding of legal reasoning, and paves the way for the later discour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ear that the angle of view of this study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ogic and law.
The second part, legal reasoning and judge referee. A summary of the theory of legal reasoning: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views of each family, to clear his own position, and to think that legal reasoning should be interpreted from a broad sense, that is, legal reasoning is the applicable reasoning of the law, and it i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all kinds of logical reasoning methods, and the legal reasoning is divided into form. Rational and substantive reaso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reveal the unique attributes of legal reaso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reasoning and judges' refere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egal reasoning to judges' referees.
The third part, taking syllogism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deductive reasoning in judge in formal reasoning.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induction in formal reaso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judge's referee.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ubstantive reasoning in judge's judgment.
The third, fourth and fifth parts of the discussion are as follows: first, we make a theoretical overview of the specific legal reasoning; then abstract the reasoning model; and then enumerate the examples to prove it; and finally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legal reasoning in the application.
The sixth part, conclus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ormal reasoning and substantive reasoning alway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integrate closely together. The way of application of law has no high score, logic and experience have its existence, the opposition of the two is relative,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is permanent, but the two of the two legal systems play a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legal reasoning better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芳;;近年国内法律逻辑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潘文爵;;中国古代法律推理大前提的构建——基于中国文化语境中情、理、法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廖旺荣;;法律推理及其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J];行政与法;2011年06期

4 赵楠;;逻辑学在法律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5 李亮;;法律推理及其价值追求——回眸许霆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王之梦;;浅谈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法律方法[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7 齐建英;;论语境在法律推理中的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邹碧华;;要件审判九步法及其基本价值[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9 王宽;;司法三段论小前提的相对独立性探讨——对“耕牛”案的另一种解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峗;;法律论证的概念——系统—结构主义的进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登池;;论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刘强;;浅议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宋云红;;浅谈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胡媛;;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作用——大前提不确定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潘文爵;;寻求形式与实质间平衡的砝码——许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义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印大双;;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8 刘强;;法律推理与司法判决的正当性[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9 王禹;;论法律推理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10 李婷婷;陈玉刚;;论法官裁判解释的能动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宗泽;法律推理概论刍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赵旭东;法官裁判的实证解构与设计[N];法制日报;2011年

3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薛梦霞;用法律推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N];中国贸易报;2010年

4 陆平;法律推理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 骐;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N];法制日报;2003年

6 张志荣;执法中的比较分析≠法律推理[N];检察日报;2003年

7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 朱嘉斌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 韦雯晔;法律推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颜毅艺;法律推理的原则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9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 韩登池;论法律推理与司法理性[N];光明日报;2010年

10 秦策;法律推理与司法独立[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吴学斌;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4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李安;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朱良好;法律适用类型归属技术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雷小政;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炜;论法律思维中的实质推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冀丛;类比法律推理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坤;关于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婷;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律推理[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军宁;法律推理及其形式与实质[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超;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冯海龙;基于司法公正视角的法律推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3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