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基本路径及其法理限度

发布时间:2018-05-31 14:15

  本文选题:地方先行法治化 + 体制内回应型路径 ; 参考:《法学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近年来,江苏、广东、浙江等地提出了先行法治化目标。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就我国单一制体制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可行性、与法制统一原则的关系以及是否仅限于发达地区等问题产生了争议。在政府、法律职业阶层和民间力量等地方法治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实践呈现出"体制内回应型"的基本路径。"体制内回应型"路径下的地方先行法治化在主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偏离法治的情形。客观评判"地方先行法治化"命题的法理限度,重塑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回应型路径,是协调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关系,保证地方法治建设合乎法治理念的关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Jiangsu, Guangdong, Zhejiang and other place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rule of law.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scholars have disputed the feasibility of local rule of law in the singl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fication of legal system and whether it is limited to the developed regions and so 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ule of law, such as the government, the legal professional class and the private forces, the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local rule of law in the first place presents the basic path of "response within the system". " There is a deviation from the rule of law in the subject,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local antecedent rule of law in the way of response within the system. It is the ke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rule of law and national rule of law and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rule of law conforms to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笑侠;;拆迁风云中寻找法治动力——论转型期法治建构的主体[J];东方法学;2010年04期

2 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J];法学家;2008年06期

3 肖明;;“先行先试”应符合法治原则——从某些行政区域的“促进改革条例”说起[J];法学;2009年10期

4 孙笑侠;;局部法治的地域资源——转型期“先行法治化”现象解读[J];法学;2009年12期

5 周尚君;;国家建设视角下的地方法治试验[J];法商研究;2013年01期

6 邵建东;德国“法治国家”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及教训——兼及对“法治江苏”建设的启示[J];江海学刊;2005年01期

7 刘作翔;;现代法律观念的培植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J];法学研究;2007年04期

8 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梁迎修;;理解法治的中国之道[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连继民;王健;顾娟;;《依法治国的“江苏探索”》专题报道之三 “一把手出庭”的“南通现象”[J];民主与法制;2011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1960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60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