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刽子手的正义与世界秩序的建构——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访艾希曼审判

发布时间:2018-06-03 07:17

  本文选题:艾希曼 + 普遍管辖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9期


【摘要】:艾希曼审判已经被变造成现代社会的正义符号,成为被过度消费的文化资本。该案审判既涉及试图诉诸超主权的权威以惩罚艾希曼的大屠杀罪行的普遍管辖主张,也涉及以色列以受害人国籍国角色通过国内立法确立管辖权,适用事后法的做法。该案审判诉诸受众的正义感和程序的正义性,借司法决策的特性转移了个中的悖论。该案背离了普遍正义的主张,契合于全球化的世界秩序。这一秩序诞生在多元主权秩序的解体和世界国家建设的失败之后,体现了政治的现代性。该案提示了全球化对国家法的颠覆与对新程序主义的张本,为当代中国的世界眼光提出了警示,值得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中国人思考。
[Abstract]:The Eichmann trial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symbol of justice in modern society and a cultural capital overconsumed. The trial concerned both the claim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that sought to resort to super-sovereign authority to punish Eichmann for the Holocaust, and Israel's practice of establishing jurisdiction through domestic legislation in the role of the State of nationality of the victim and applying the latter law. The justice of the trial appeals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justice of the procedure, which transfers the paradox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dicial decision. The case deviates from the idea of universal justice and fits into the globalized world order. This order was born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pluralistic sovereignty order and the fail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state, which embodies the modernity of politics. The case suggests the subversion of the state law by globalization and the Zhang Ben of the new procedural doctrine, and it is a warning to the world vi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 is worth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 who have ushered in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anti-fascist war.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D815;D93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茂增;;论大屠杀与个体罪责[J];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2 孙传钊;;艾希曼真是“平庸的恶”吗?[J];读书;2014年02期

3 萧瀚;底线伦理与罪恶职责——评审判阿道夫·艾希曼[J];开放时代;2001年10期

4 贡特尔·托依布纳;高鸿钧;;“全球的布科维纳”:世界社会的法律多元主义[J];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02期

5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6 涂文娟;;邪恶的两张面孔:根本的邪恶和平庸的邪恶——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制度下的邪恶现象的批判[J];伦理学研究;2007年01期

7 陆宇峰;;“自创生”系统论法学:一种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J];政法论坛;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海滢;;反思、探寻与追问——国际犯罪概念的厘定[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3 卿志琼;;情绪介入经济决策研究的演变路径——从古典经济学到神经经济学[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4 张勇虹;李发亮;;浅谈滥用毒品合法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文静;;浅析今日之国际刑事合作[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岳益民;;中外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7 李綦通;;论国际刑法的“法”属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金华;;《朗读者》的启蒙之思[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8期

9 吴瑞;;论国际侦查合作的基本范畴[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童伟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中的普遍管辖权与登临权[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晓芬;;由三种立法解读合作——合作经济学新进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翠莲;赵伦;;合作社过程中利益、博弈与互惠规范的观察——从社区合作社的角度[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胡石清;社会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施显松;出入历史之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

本文编号:1971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71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