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环境利益:一个规范性的法律解释

发布时间:2018-06-03 19:06

  本文选题:环境利益 + 环境区分利益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摘要】: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关怀偏好,通过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来解决环境问题。社会结构内的利益诉求是基本的社会行为,环境利益是环境时代的利益形态,环境利益的分配是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论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针对目前环境法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瓶颈,认为环境权利体系的型构需要环境利益的法律结构塑造。在此理论预设之下,采用规范的法律解释学方法,通过解构"环境"的概念来明确"环境利益"的精确概念,认为环境利益由自然禀赋与人为创造两部分利益形态构成,环境利益呈现的是一种区分的利益形态,而不是泛道德化的利益请求与公共利益的大词哲学。环境利益的规范性法律构造包括环境利益的公平表达平台与机制、环境利益的价值衡量与法律确认过程、环境利益保护与限制的法律制度关联和环境利益矫正失衡与社会化增进等四个方面。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by society, and the real ro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the non-justice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 so we should go out of the concern preference of "full name propositio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nature over human being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The interest demand within the social structure is the basic social behavior,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 is the benefit form of the environmental 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 is the normative concer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oretical bottleneck of environmental law,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system needs the legal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Under the presupposition of this theory, by means of normative legal hermeneutics method, through de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 to clarify the precis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 the author holds that environmental interest is composed of natural endowment and artificial creation. What environmental interest presents is a kind of differentiated interest form, not the general moral interest reques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big word philosophy. The normative legal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includes the fair expression platform and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the valu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and the process of legal confi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restriction, and the correction of imbalance and socialization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福海;论环境利益“双轨”保护制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4期

2 汪劲;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以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环境法律观为中心[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3 刘长兴;环境利益的人格权法保护[J];法学;2003年09期

4 张长元;环境公平释义[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环境伦理制度化的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2 王紫零;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陈海嵩;;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也论环境法的伦理基础[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6年00期

4 王紫零;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万志前;;论环境法的价值预设与规范构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欧阳杉;“以人为本”的环境法制观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杨立新,朱呈义;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8 汪玉凯;黎映桃;;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失衡与均衡——公共治理中的利益调控[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韩建湘,陈少平;公众参与——遏制环境行政违法执法机制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爱军;;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J];法学论坛;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李绅豪;龚晶晶;包存宽;蒋大和;;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在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3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枫;;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文同爱;;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周小光;;环境保护经济刺激手段的缺失与重构——以法律经济学为分析理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岩;改制与生存[D];吉林大学;2006年

5 那力;国际环境法的新理念与国际法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兆开;论环境行政非强制性管理手段[D];河海大学;2004年

2 董冰;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志茹;环境保护刑事法律生态化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5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法律义务[D];武汉大学;2005年

7 班洪光;西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天秀;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娜;搭建政府与弱势群体对话平台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莹;有效制度供给与劳工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2 谷德近;论基本环境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李艳芳;;论环境法的本质特征[J];法学家;1999年05期

4 徐祥民,张锋;质疑公民环境权[J];法学;2004年02期

5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谷德近;论环境权的属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黄爱宝;生态思维与伦理思维的契合方式[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吴卫星;;环境权法律化实证研究——兼议我国环境权研究的几个误区[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唐先锋;试析国内“权利泛化”现象[J];人大研究;2004年07期

10 黄锡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973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73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