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基于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视角
本文选题:作为义务 + 法律义务 ; 参考:《理论探索》2012年03期
【摘要】: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界分关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存在界域,刑法特有的调整手段以其无以复加的严厉性使得严格区分违反法律义务的不作为犯罪与纯粹违反道德义务的非罪行为甚为必要。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标准不应仅仅囿于法哲学层面论议,而更应落实于实定法畛域,唯此方得以指导实务践行、贯彻作为刑事法治基本要求的罪刑法定原则。
[Abstract]:The boundary between legal obligation and moral obligation is related to the boundary of the existence of civil rights and freedoms. The special adjustment means of criminal law make it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strictly the omission crime of violating legal obligation from the non-criminal act of pure breach of moral obligation. The regional judgment standard of legal obligation and moral obligation should not only be confined to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of law, but also be carried out in the actual jurisdiction of the law. Only this party can guide the practice of practice and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of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酌定情节研究”(10YJC820012),负责人陈荣飞
【分类号】:D90-05;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段凤丽,李金明;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新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大元;;试论正当防卫辩护的举证责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社会公德制度化建设的价值理由[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一强;;法律伦理主要问题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李欣;;网络犯罪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谈在祥;医疗事故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阿荣;;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作为义务根据——以“见危不救”为视角[J];经济师;2008年08期
2 刘斯凡;;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法定性[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杨娟;;关于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的几点争议[J];理论观察;2005年05期
4 胡田野;;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兼论对欧盟国家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借鉴[J];政法学刊;2008年02期
5 袁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应区分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J];清华法学;2010年05期
6 王剑波;郝艳兵;;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及路径分析——兼论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7 钱方;;浅析劳动不应作为公民的宪法义务[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8 谭婷婷;;重大道德义务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3期
9 姜t,
本文编号:1974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7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