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以预防原则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10 13:01

  本文选题:风险社会 + 法律调控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2年03期


【摘要】:在现代风险社会,管理风险、预防灾难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依法管理风险,法律调控范围向未来扩展。预防原则在法律制度中的引入,将法律防卫线向前推置,对传统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产生了挑战。在解构传统法律制度的同时,建构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风险法律制度是依法风险管理制度安排的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预防的全新法律调控视角;不可能预防所有社会风险,要对重大危险进行预防并关注相关法律措施成本;确立嵌入概率论风险评估机制的风险归责原则;重新审视因果关系、实际损害等相关法律规定。
[Abstract]:In modern risk society, managing risk and preventing disaster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human society. Managing risks according to law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legal control to the fu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pushes forward the line of legal defense, which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legal theory and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of deconstructing the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risk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sk society. Specificall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new perspective of leg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prevention. It is impossible to prevent all social risks. We should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major risk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st of relevant legal measures;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risk imputation embedded in probability theory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re-examine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such as causality, actual damag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09YJA820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明祥;;“风险刑法”的风险及其控制[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4 彭飞荣;;风险与法律:食品安全责任的分配如何可能[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郝艳兵;;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元,伍俊斌;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吕丽塔;张葳;;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阿凡达》[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慕天;文明的理论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5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宁小银;论互联网络的政治负荷性[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陈力丹;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宋健;制造业与现代化[J];中国表面工程;2002年04期

10 周庆山;论文献传播的文化功能[J];图书与情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张蕾;刘辰;杨正球;;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创新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刘彪;;探讨网络生态危机[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4 肖建华;游高端;;地方政府环境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依赖与创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王宪民;;论环境风险及其规避[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赵雪丽;;环境风险网状治理结构构建——以日本大地震为例的评述[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8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宪民;;论环境风险及其规避[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家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业雷;网络社会视阈下虚拟领导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燕;Learning 2.0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南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周万波;跨越世纪的狂欢[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静;论增设危险驾驶行为罪[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敏璐;SOHO数码办公产品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旭臣;我国参与式公共预算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D];山东大学;2010年

9 蔚建元;积木式组合家具的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丛丽娜;城市旧居住区环境再生与发展研究1950~2000[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祥;;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J];法学;2009年09期

2 黎宏;;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3 乌尔里希·贝克,王武龙;“9·11”事件后的全球风险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

4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5 薛晓源 ,刘国良;法治时代的危险、风险与和谐——德国著名法学家、波恩大学法学院院长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6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刘国良;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7 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8 张明楷;;刑法目的论纲[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刘淑s,

本文编号:2003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03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