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法治
本文选题:法治 + 外在价值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1期
【摘要】:"法治"(Rule of Law)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政治理想之一,但它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政治和法律概念。法治的吸引力和法治的概念问题应当同步解决,因此必须仔细考虑"法律的价值为何"的问题。由于价值存在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分,因此强调法治的吸引力,必须将法治与内在价值的概念联系起来。同时,由于内在价值可以被划分为固有的内在价值与构成性的内在价值,并且后一种内在价值才是法治的基础,因此一种形式主义的法治主张必然应运而生。
[Abstract]:Rule of Law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political ideals, but it is also the most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and legal concept.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addressed simultaneously, so the question of what the value of the law is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Since there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ues in value, it is necessary to link the concept of rule by law with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value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since the intrinsic value can be divided into inherent intrinsic value and constitutiv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latter is the basis of the rule of law, a formalism of the rule of law must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2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3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4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赵永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道路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王翠萍;法律基础课的科学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赵旭东;;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一个华北村落的纠纷解决[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5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夏勇;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7 杜作润;国外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特征、案例及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8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10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的终结——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勇;;古村土地资源纠纷的法社会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葛洪义;;司法活动的性质与法治——司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敏重;;中国律师职业的法社会学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正文;列宁的法律革命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清;解读列宁:法律与经济的互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黄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7 秦国荣;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培文;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珩;关于新中国五十年法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远琼;本科法理学教学的困境与突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丽君;现代公民法治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中国法治之启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邝良锋;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韩亚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背景[D];西北大学;2002年
8 张进生;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D];中南大学;2002年
9 李宝芹;略论法律移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朱发义;道德的法治价值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郝铁川;论良性违宪[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2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3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4 凌斌;普法、法盲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5 马长山;公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社会科学;1993年08期
6 马长山;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3期
7 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8 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J];中外法学;1999年03期
9 强世功;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中的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人治不是“中国模式”的法宝[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06期
2 葛天博;;模拟法庭在培养法科学生法律思维过程中的应用——以角色、场景、案情三维构成为分析素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3 彭丹丹;;德福一致:法律价值的道德诉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熊先觉;;董老对“法治”和“法制”的界定与使用——兼论我国法治道路的曲折与艰辛[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张华德;武杰;;熵理论视域下的法律移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曙宏 赵永伟;法治道路断想[N];法制日报;2000年
2 记者 甘敏;增强使命感 做好法治宣传教育[N];法治快报;2009年
3 蒋安杰;中国首次发布法治建设白皮书意义深远[N];法制日报;2008年
4 武树臣;中国“混合法”的过去与未来[N];检察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辛红 张维 整理;党领导依法治国大事记[N];法制日报;2011年
6 姚燕;努力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N];咸阳日报;2008年
7 周永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王琴琴;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N];太行日报;2011年
9 吴兢;繁荣法学研究 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文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祝庭显;民本与民主交织下的新中国法治之路[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游劝荣;法治成本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检讨、选择与出路[D];江苏大学;2007年
2 陈世平;论法的继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刘明伟;主体自觉与农村法治[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俊;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一元法律秩序的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于占锋;传统礼治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6 马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法律文化[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霞;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并存与交融:中国法治秩序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珊;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公民教育[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吴小丽;中国乡土秩序的民间法阅读[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盼盼;论中国政府主导型法律现代化[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9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0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