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高校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23:27

  本文选题:法律人才培养 + 法律职业 ; 参考:《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2期


【摘要】: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Abstract]:In 2011, the Central political and Law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ly issued "som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for Outstanding Law talents" in order to train high-quality legal personnel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not only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demands the training of law talents. In 2012, Hun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was successfully approved as a national excellent applied and compound base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law professionals. The following series of articles ar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teachers of this base in exploring the mode and mechanism of training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s, which will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aw educ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201471) 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琦;;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以法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3 曾令良;;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卓越”要素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1期

4 谢海霞;;论国际化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5 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法学论坛;2002年01期

6 张丽英;;英国的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及其借鉴[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徐胜萍;;西方五国的法学学位与法学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最新改革的核心:强化素质和技能[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申卫星;;时代发展呼唤“临床法学”——兼谈中国法学教育的三大转变[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4 曾顺鹏;李文华;张其敏;刘竟成;;石油工程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利;孙玉中;;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比较研究与借鉴[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陈正权;;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袁文峰;;法学教育转型中的问题与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8 欧阳芬;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J];德国研究;2003年03期

9 李秀莲;黄凌宇;;民族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谭玲;范湘凌;;范例教学理论在经济法学教学中的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探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安哲锋;宋微;顾沛卿;;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程途径之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张树兴;;实施“桥头堡”战略,培养国际化法律专业人才[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陈利;李定清;;基于ACCA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博;当代中国法院管理体制非行政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高校国际化人才素质指标体系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红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隽瑜;合议庭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孙玉华;现阶段我国法律职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春霞;中国本科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理性思考[D];苏州大学;2003年

6 齐贝贝;我国现阶段法官职业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邵文涛;我国本科法学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涛;现阶段我国法官培训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江小夏;普通法学家与19世纪英国法学的转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郑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建设及其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王根顺;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4 黎琳,吴治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概念与新走向[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5 杜钢建;;国际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3期

6 万猛;李晓辉;;跨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实践为样本[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0期

7 陈雪萍;沈四宝;;国际化法学人才培养要过“两关”[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3期

8 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9 孔令帅;析澳大利亚高校课程国际化[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6期

10 丁笑炯;;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卫中;黄素梅;;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2 赵肖筠 ,王姝蕾;新时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年01期

3 阎亚林;谈“入世”与现代法律人才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马秋;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冯秋燕;文理交叉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2期

6 韩亮;中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7 余贵忠;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姜晶玲;;目标与途径:对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6期

9 谢迪斌;;基于工科背景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冯忠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昌发;;直面中国法律人才培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郭春燕;;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的探讨[A];2008年浙江省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曾令良;;应高度重视我国WTO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一个学者的再次呼唤[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4 冯云翔;;对法学教育改革及法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刘海廷;马兆俐;林志伟;;理念与方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雪婷;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N];吉林日报;2014年

2 记者 龙平川;多部门共商法律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欣瑶;实践型法律人才培养再起航[N];甘肃日报;2013年

4 记者 朱e,

本文编号:2037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37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