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法治化路径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法治化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传统城镇化片面追求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空间的扩张,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稀缺的弊端。因此,要与时俱进通过城镇规划立法规范化、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城市治理法律制度以及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法治化措施推进以人为本、规划科学和环境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法治化路径选择对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pursues the expansion of urban population scale an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te of resourc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scarcity of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facilities. Therefore,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by standardizing the legisla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nova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use,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the legal system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strictly enforcing the leg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on. Planning scientific and environmental livabl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The choice of the rule of law path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ith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and the way of rule by law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基金】: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2013B305)
【分类号】:D920.0;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程骅;;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2 刘文烈;刘晨之;;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3 盛广耀;;新型城镇化理论初探[J];学习与实践;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美好乡村建设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刘晓霞;;失地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的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02期
3 陈世伟;;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FL县为个案[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慧;;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2年12期
5 袁凤英;;城镇化与房地产开发间的关系[J];华章;2013年24期
6 于飞;;关于加快推进白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23期
7 张玉磊;;社会管理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理探析[J];南方论丛;2013年06期
8 梁蕴兮;;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问题及趋势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3年10期
9 刘建勋;;我国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问题探析[J];齐鲁学刊;2010年02期
10 彭轶丽;;中心城市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J];特区经济;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贺;王粟;夏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工业服务新城规划思路探索——以宁夏宁东新城城市设计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晓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风险与分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晓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宋仁登;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秦亮;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周建坪;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玲;论我国失地农民权益缺失与保障[D];山东大学;2008年
4 康继想;失地农民保障体系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丛芳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田媛苑;从管理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亚菲;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董嘉文;探析政府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城市化转变路径[D];山西大学;2012年
9 冯琳;探析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权益的维护[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利丹;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烈;;关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理论思考——兼论目前我国失地农民问题[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岭峻;笪晓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甘肃省为例[J];城乡建设;2010年10期
3 李程骅;;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战略引领与路径突破[J];江海学刊;2012年02期
4 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J];科学咨询;2005年07期
5 盛广耀;;科学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要求[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01期
6 裴长洪;李程骅;;论我国城市经济转型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方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韩德军,南灵,刘宇翔;试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9 李程骅;;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中国路径”[J];经济学动态;2012年04期
10 陈文玲;周京;;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厉以宁;[N];文汇报;2012年
2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邱霈恩;[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泽艳;唐绍洪;;法治视角下的权力制约机制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侯志伟;;关于舆论监督法制化途径的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乐思;;实现法治化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重要任务——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余能斌[J];学习与实践;1996年04期
4 胡永广;;法律监督的法治化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张志铭:法治是国家和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J];中国司法;2007年02期
6 范毅;;依法执政与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J];求索;2007年06期
7 黄良进;曹立锋;;英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张雪筠,王志强;法治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然走向[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王国龙,杨炜;简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其对法治化的影响[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王斌;;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法治化农村[J];法治时代;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代伟;盛波;;民主政治的法治化轨道——论董必武的民主法制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孙丽岩;;“依法办事”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环境的根本——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的时代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王永杰;;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程序与社会正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5 胡勇;;古村土地资源纠纷的法社会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於艳萍;;邓小平立法思想初探[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一方;张志强;;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化法治社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齐延平;;传统资源与法治理想的沟通——对中国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分析[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赵小毅;常桂祥;;和谐社会的法治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王儒靓;;法律诊所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杰;中国法学界的首次盛会[N];法制日报;2007年
2 本报编辑部;2008,法治步履更加铿锵[N];法治快报;2008年
3 徐邦友;地方法治化的实践[N];学习时报;2009年
4 黄小伟;法治化是信任重建之基[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刘华;法治化:新一轮发展的一个关键[N];解放日报;2003年
6 李业顺;舆论监督应当法治化[N];国际商报;2009年
7 王比学;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N];人民日报;2007年
8 中国医药保建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 许铭;英国中医药法将走向何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9 张仁善 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近代化:离法治化目标渐行渐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庞波;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梁木生;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唐德先;当代中国政府法制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蒋先福;法治的合理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邱晓里;民主实现的法治机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历史进程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杨沛川;论良法与良吏[D];重庆大学;2005年
3 邵文娟;中国法治化制约因素的理性思考[D];郑州大学;2003年
4 任广峻;儒家“无讼”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江泽杭;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8年
6 李玉奇;自然法的宪政实践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7 白玉博;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9 谷欣;公民法律意识与信访制度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何赞国;中韩一般地方立法权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9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3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