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近代扬州学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8-07-06 08:03

  本文选题:地方法律文化 + 法治发展 ; 参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清代中叶以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批近代扬州学人的法律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考察扬州学人对我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贡献,我们不仅可以溯及扬州地方法治文化的渊源,还可以小见大,凭此勾画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轨迹,同时对发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地方法治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legal thought of a group of modern Yangzhou scholars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By exami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Yangzhou scholar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traditional legal thought, we can not only trace back to the origin of Yangzhou's local legal culture, but also see the whole through a small part, drawing the track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to excavate the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参照“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江苏区域反腐败与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大伟;“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徐立望;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王世光;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J];孔子研究;2004年02期

4 杨小佛;;杨杏佛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J];历史研究;1978年12期

5 陈崧;;杨杏佛简论[J];历史研究;1985年02期

6 张仁善;清末礼法分离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动因新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黄松筠;从寒门书生到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论包世臣思想发展的历程[J];清史研究;1996年01期

8 沈大明;;魏源变革清代法制的思想[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施立业;试论包世臣的历史地位[J];学术界;1997年04期

10 傅国涌;为民权保障而死的杨杏佛[J];炎黄春秋;200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亮;包世臣法律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廖大伟;“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3 周雷鸣;陈独秀与光复会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4 徐立望;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陶用舒;;陶澍与包世臣关系探微[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6 倪奇;;新旧交替中的刘师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宋广波;胡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姚文永;;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毛新青;;刘师培变节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申晓云;;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科学社”同人群体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申绪璐;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曾海龙;本体的困惑—熊十力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慕飞;从匛益智旭《论语点睛》看其儒佛融通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阳;历史与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瀛;刘师培的美术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10 于洋;论刘师培的上古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立业;包世臣《说储》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2 陈文誉;爱国忧民、力倡改革的包世臣[J];安徽史学;1994年01期

3 盛茂产;试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盛茂产;略谈包世臣的礼俗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赵靖;包世臣的}摷盟枷隱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1期

6 王世光;“经学即理学”刍议[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 张岩;包世臣与近代前夜的“海运南漕”改革[J];近代史研究;2000年01期

8 张岩;包世臣学术思想探源[J];江汉论坛;2000年06期

9 吴孟复 ,单光启 ,张九林;略谈包世臣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J];江淮论坛;1982年01期

10 孙小著;包世臣经世思想简说[J];江淮论坛;198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友谊;于秀艳;;人的现实生活:法治生长的土壤[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郑杰明;;韩非法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3 杨玉良;;法治与和谐社会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逸飞;;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法治发展的主导[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5 李林,肖君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6 贺霄;刘钰婷;;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7 王倩;于伶;;无讼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8 蒋安杰;唐仲江;;法治60年的轨迹与路向[J];法制资讯;2009年Z1期

9 舒国滢;;法治发展:多重矛盾的破解之法[J];人民论坛;2011年14期

10 高立忠;信息不对称与中国法治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邓t@;;聆听法治前行的诲音——历久弥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龙小宁;;权利假说理论与中国法治发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潘爱国;;论董必武法治国家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关天国;;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7 柴荣;王昕;;三十年再努力:建立人民守法理念——简论董必武人民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长山;;民主法治进程中的村民自治及其实践反差[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杨军;;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理念重新架构之设想[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谷亚光;我国法治发展任重而道远[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记者 李小彤;以法治发展促进民生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莫洪宪 杨文博;“十二五”期间中国法治发展五大动向[N];法制日报;2011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 江平;中国三十年法治发展的重要轨迹[N];北京日报;2008年

5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 李龙;对中国法治发展的责任担当[N];湖北日报;2010年

6 马小红;寻找法治发展的传统动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刘作翔 冉井富;我国法治发展的基本态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王婷;寻找法律有效性的制度支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马怀德;“法治GDP”:新政绩观的一个支点[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韩大元;法治建设三十年发展成就与基本经验[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慧;英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昌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黄晶;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法治国家建设[D];吉林大学;2007年

3 崔裔楠;社会转型时期的民间治理及其法治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杨琴;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亚鹏;法律人性化与中国法治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6 莫红梅;新中国法治进程的反思与前瞻[D];吉林大学;2008年

7 高珩;关于新中国五十年法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桂枝;当代中国农村法治缺失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麟;论法的可预测性[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10 蒋丽娜;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与本土法律文化[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0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