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教义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7-15 12:53
【摘要】:法教义学存在于法律虚无与法典万能之间,是以法律文本为依据,依照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和体系要求解释、应用及发展法律的做法。其功能是:在争议事实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法律规则时,为裁判者提供可言说、可交流、可检验的规则选择与法律论证机制。尊重体系与逻辑是法教义学的基本特征,而形式推理是法教义学的基本方法。价值共识是法教义学的推理前提,也始终贯彻在法教义学的应用之中。法教义学的应用,在立法、司法与法学研究中均有体现。其中,确立基本价值共识和基础性请求权规范是法教义学形成与固定的关键;而法官解释与补充法律,包括在法律适用中进行漏洞补充(法官造法),是法教义学尤其是民法教义学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法教义学在法学研究中也有所体现。法教义学基本理论的建构,有赖于理论法学的支持;法教义学具体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赖于比较法的经验;而法教义学的应用实效,则取决于对本土实践的准确把握与及时反馈。
[Abstract]:The doctrine of law exists between the nothingness of the law and the omnipotence of the code. It is based on the legal text and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ing, applying and developing the law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logic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of the legal norms. Its function is to provide the referee with the mechanism of rule selection and legal argumentation which can be described, communicated and tested when there are many legal rules to be chosen for disputing facts. Respect system and logic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dogmatics, while formal reasoning is the basic method of legal dogmatics. The consensus of value is the premise of legal dogmatics, and it is always appli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dogmatic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aw is embodied in the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legal studies. Among them, establishing the consensus of basic value and the norm of basic right of claim is the key to the forma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aw, and the judge interprets and supplements the law. I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gmatics of law, especially the dogmatics of civil law, to supplement the loopho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The doctrine of law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study of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legal dogmatics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pecific system of legal dogmatics depends on the experience of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aw, It depends on the accurate grasp of local practice and timely feedback.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法教义学的基本要素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820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猛,胡凌,李晟;“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观点综述[J];法学;2005年10期

2 陈柏峰;;法律实证研究中的“经验”[J];法学;2013年04期

3 理查德·A.波斯纳;陈铭宇;;法律经济学与法律实用主义[J];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4 江必新;;司法对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5 许德风;;不动产一物二卖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6 张翔;;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7 苏永钦;;以公法规范控制私法契约——两岸转介条款的比较与操作建议[J];人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最高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德国判例考察情况的报告[J];人民司法;2006年07期

9 李红海;;“水和油”抑或“水与乳”:论英国普通法与制定法的关系[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10 陈兴良;;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杨圣坤;;“普通法注重程序”:一种权力视角的解读——从令状制度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朝霞;贾晓文;;检察内部职权配置基础与路径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柳青;邓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完善刑事公诉权监督制约问题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煜;赵刚;;行政检察权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马剑萍;;试论我国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守英;;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王洪亮;;论登记公信力的相对化[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4 许浩;;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对实用主义法律解释观的论证[J];东方法学;2008年06期

5 孟勤国;申惠文;;我国《物权法》没有承认登记公信力[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6 冉昊;;论英美财产法中的产权概念及其制度功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吴一鸣;;论“单纯知情”对双重买卖效力之影响——物上权利之对抗力来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樊文;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应秀良;违反行政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探讨以《房地产管理法》为研究对象[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10 刘练军;;比较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童之伟;[N];解放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杰;张骐;;中国法学应当重视本土问题和经验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2 苏宏峰;判例制度立法的建议[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田成有;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4 刘大洪;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新视野[J];中国法学;1998年02期

5 赵海燕;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J];学术交流;1999年05期

6 何啸伟;国外中小企业立法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雷鑫;立法的科学性浅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韩文蕾;中、美、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立法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4期

9 徐向华;论立法的效率和公正的价值取向[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赵玫;安乐死与伦理道德及立法[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登池;;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兼论法律推理[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才惠莲;;美国跨流域调水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凤中;周国梅;;关于循环经济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纪宗宜;钟小坚;;中国脑死亡立法探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印大双;;论法哲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8 王洪;;法律逻辑的基本问题[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美珍;;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保护立法之考量[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10 戴健林;李朝旭;李竹琴;王雁飞;;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一种本土化的解释框架及其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理论部编辑、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罗欣;实证研究:倡导学术规范化抑或本土化[N];检察日报;2009年

2 雷小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心灵体验:法律实证研究四个伦理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游;教授立法与法官造法[N];法制日报;200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刑法解释≠法官造法[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李宗泽;法律推理概论刍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吴丹红;变迁中的法学研究方法[N];检察日报;2006年

7 苗壮;法学研究方法[N];法制日报;2007年

8 贺利云;“合理化”之三个面向[N];法制日报;2008年

9 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法院 平国良;审判中的法律推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蒋安杰;证据开示: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探索之路[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金木;判决可接受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升乾;法教义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胡全柱;拾荒者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潘林;美国风险投资合同与创业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何颖;日本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曾绍东;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清末陪审立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李小霞;法律移植研究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军;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李奕;美国环境公正立法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华志强;论清末新闻法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周亮;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郭素莲;试论美国福利权利及其法律地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筱琦;英国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程相冰;立法与新加坡的工业现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涛;权利冲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4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24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