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既判力、再审制度与司法公正

发布时间:2018-07-20 15:09
【摘要】:既判力、再审制度和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紧密。既判力强调的是同一主体不能就同一案件或同一争议事项重复提起诉讼,对于业已判决的案件或事项法院不得再次受理或重新作出判决。法院是既判力的首要维护者。再审制度以轻视乃至无视生效判决既判力为前提,它是有原罪的,在纠纷解决等诸多方面存在有限性。司法公正只能是一种有限的程序公正。坚持司法实质公正,必将对司法判决既判力构成毁灭性挑战,同时又为再审制度的生成和兴盛提供了土壤与温床。人民法院应引导人民祛除实质公正的传统观念,理解并接受法治之真谛:程序公正。
[Abstract]:Res judicata, retrial system and judicial justice are closely related. What res judicata emphasizes is that the same subject cannot bring repeated action on the same case or the same dispute matter, and the court of the case or matter that has already been adjudicated may not accept or make a judgment again. The court is the chief defender of res judicata. The system of retrial is based on despising and even ignoring the res judicata of effective judgment. It is original sin and limited in dispute resolution and so on. Judicial justice can only be a limited procedural justice. To insist on the justice of judicial substance will certainly pose a devastating challenge to the judicial decision res judicata,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provide the soil and hotbed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osperity of the system of retrial. The people's court should guide the people to dispel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ubstantive justice,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procedural justic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转型期国家司法哲学、制度和技术研究”(2011SHKXZD01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兵,潘剑锋;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再审视[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2 张英霞;司法既判力论要兼及司法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3 景汉朝;认识司法的有限性[J];理论前沿;2004年22期

4 虞政平;我国再审制度的渊源、弊端及完善建议[J];政法论坛;2003年02期

5 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尹德贵;;“描述社会学”的方法论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刘少军;;论刑事诉讼合意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张弘;;你就该为我服务,因为我们有约在先——以WTO行政服务契约性为研究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娄海东;;环境法律的捍卫——从“环境”概念切入[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湘茂;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审理范围[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劳伦斯.M.弗里德曼;傅郁林;;法治、现代化和司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3 陈桂明;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4 曹守晔;论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的改革[J];人民司法;1999年03期

5 解兴权;法律问题有正确答案吗?[J];外国法译评;1998年03期

6 江阶虎;两审终审制:无法终审的现实──对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律师;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一个个案引发的司法权威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2期

2 方工;;媒体不要助推抗法的“无政府主义”[J];青年记者;2011年04期

3 黄维智;信仰法律 构建和谐社会[J];检察风云;2005年07期

4 应金龙;;论法思维的权力——基于司法权威的研究[J];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5 刘用安;;立法的权威与权威的立法[J];人民政坛;2010年07期

6 吴畅;;英国司法独立之历史渊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邓辉辉;;论判决理由的既判力[J];理论探索;2006年06期

8 张严;;试论死刑未决犯的生育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9 程雪珍;;从“执行难”的视角论司法权威的流失[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10 谌宏伟;谌湫鸿;;刍议“专家法律论证”[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红青;;论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彭建钦;;董必武的法律权威思想与维护司法权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司法如何应对民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张正新;;董必武的法律权威思想及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5 张员娇;胡伟;;董必武群众路线司法观的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公丕祥;;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董颖;;浅论董必武的法治文明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刘蜜;;董必武法制思想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庄汉;叶茂;;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从董必武对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德培;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张伟杰;李昌奎再审改判死刑是否有损司法权威?[N];工人日报;2011年

3 胡后波;曲菲;“ 航海者”轮案再树我国海事司法权威[N];中国交通报;2002年

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道 夫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强世功;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程计山;律师话语权与司法权威构建[N];法制日报;2005年

6 郑永鹤;司法权威与法官文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法治不是“总有个法治你”[N];南方周末;2011年

8 吴 雯;美国司法印象与思考(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李鸿光;法院依法维护谢晋遗孀权益[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陈灿平;提升司法权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简海燕;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法律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荣;论司法权威[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郎治国;日本民事再审事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向前;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陈昌华;法学专家意见书的法律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5 付文慧;涉法信访:我国法治面临的一大困境及其克服[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赵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彬;当事人视角中的公正裁判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王轩;印度公益诉讼制度评鉴[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董庆;法律规范失效的原因及其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薛春艳;强制反诉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3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33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