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制度设计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以葡萄牙民法为视角
[Abstract]:Portuguese law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ivil law system. Because of the unique history tradition and language culture its civil legal system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civil legal system. Therefore, our country also needs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it. Referring to the Portuguese civil law, the design thinking of the real right system in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ownership as the main line, gradually transfer to consider the subjective goodwill of the actor, desalinate the ownership and 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ossession. And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nsensualism, with the exception of delivationism, and register rules of real right change that only produce effectiveness against bona fide third parties; in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The transaction of real estat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contract of reservation and the contract of final sale, and the system of real estate real right chang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form of notarization and the core of which is the protection of good faith. At 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of our civil legislation is how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values of good faith.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和欧洲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法典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制定研究”(项目编号10BFX059)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民法与知识产权”(编号J51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55.2;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诚信;;占有的重新定性及其实践应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吴一鸣;;论“单纯知情”对双重买卖效力之影响——物上权利之对抗力来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张礼洪;;民法典的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法学;2006年05期
4 田士永;;《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之辨析[J];法学;2008年12期
5 何跃飞;刘羽平;;商标法视角下的“达娃之争”[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6 葛云松;;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陈兴良;;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8 朱庆育;;法典理性与民法总则 以中国大陆民法典编纂为思考对象[J];中外法学;2010年04期
9 朱岩;;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云松;;意思自治原则的理论限度——评《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陈清;;大陆法系侵权法上救助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3 王歌雅;中国澳门与内地收养立法探微[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4 王歌雅;婚姻立法系统化的审思——兼评《婚姻法》第32条[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5 张冠男;;大陆法系物权变动方式比较——兼论物权行为理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高留志;;论扶养费的变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岳业鹏;;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胡安潮;对我国民法典中应否设定第三类民事主体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宋宗宇,侯茜,向艺;论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段婷婷;;关于我国设立非常夫妻财产制的探讨[J];沧桑;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飞;;论房屋二重买卖中先买受人的物权实现——以后买卖合同效力认定为视角的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3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朱凡;人的担保基本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彭欢燕;商标国际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杜江涌;遗产债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政;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关根;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肖菁;法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莎;论存假币取真币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09年
6 黎俊;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冯伟;论无权处分[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薇玮;论意思表示中的错误[D];山东大学;2010年
9 魏昀;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效力和物权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钱瑶;继承法归扣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洲;;注册商标转让中的法律要点[J];中华商标;2007年07期
2 彭诚信;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朱岩;;论企业组织责任——企业责任的一个核心类型[J];法学家;2008年03期
4 星野英一;渠涛;;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体系展望[J];法学家;2009年02期
5 杨兴培;;“许霆案”的技术分析及其法理思考[J];法学;2008年03期
6 张双根;;物的概念若干问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葛云松;;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谢怀h;,程啸;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9 朱岩;;风险社会与现代侵权责任法体系[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金俭;试论不动产双重买卖与撤销权之行使[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佳红;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蓝日皎;;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高伟;;论基于继承的物权变动——兼析物权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的理解和适用[J];政法学刊;2007年05期
3 何焕锋;卜祥洪;;物权变动理论对著作权转让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7年11期
4 施建辉;;合作开发合同项下之物权变动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5 张姗姗;华曦;巫菁;;刍议无权处分及合同效力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6 郭剑;;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范振远;谢晓琴;;浅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张小平;张芳;;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模式[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金露;卢璐;;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合同效力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0年SB期
10 孙维娜;;论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J];商品与质量;2010年SC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震;;新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60年的演进与启示[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2 袁震;;新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60年的演进与启示[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3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璐;赵玉芳;;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反馈和归因对诚信价值观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杨琴;;试论物权立法应注意的问题[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杨琴;;试论物权立法应注意的问题[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8 刘运宏;;平等保护原则的规定及其意义[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崔姗姗;期海明;;从设立环境保护地役权的角度浅谈对森林资源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效先;力源公司全力培育质量诚信价值观[N];中国航空报;2003年
2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张宏声;依法实施海域物权制度 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工作[N];中国海洋报;2004年
3 尹飞;建构中国的物权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温世扬;完善农地用益物权制度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9年
5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国际商报;2009年
6 吕来明(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系);论我国制定物权法应当遵循的立法原则[N];法制日报;2001年
7 杨立新;制定物权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N];检察日报;2004年
8 ;跟进物权发展潮流 紧扣中国物权实际[N];广西政法报;2002年
9 ;实力创造未来(下)[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周建波 解海兰;信任、信用与信誉[N];证券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晓红;西北民族地区环境资源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甄增水;民法中的善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宇飞;论我国农村承包地收回制度的权利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毅;一物一权主义原则的当代命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秦恒;《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吴心斌;从价值考量重析物权变动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园园;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胜男;10-1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海滨;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物权法保护[D];南昌大学;2008年
8 尹慧颖;预告登记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周国臣;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高逊;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果再探[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4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