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和平宪法的“社会契约”:结成与挑战
[Abstract]:Japan's postwar pacifist constitu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contract", which absorbs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world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result of introspection of Japan's own civil righ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nstitution promulgation, the people took the initiative to defend their own interests with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constitution and to resist the destruction of political progress by conservative forces, which means the realization of "contract"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incomplete process of constitutional contract, the contradiction and depoliticiza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against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opposition party defending the constitution" on the political level violate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contract" for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 Influenced by the hegemony of neo-conservatism in the world, the ruling elite represented by the LDP deviated from the Japanese society. The constitutional "social contract" was broken when the political elite abandoned self-control and had no new mechanism to organize the atomized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 in political lif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D931.3;DD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加藤节,朴海花;日本宪法的政治思想考察[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2期
2 邱静;;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以知识分子护宪思想的演变为中心[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3 王新生;;日本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各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3期
4 高桥和之;洪英;;日本宪法学的现状与课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5 户波江二;牟宪魁;于晓娜;战东升;;日本国宪法的60年与宪法修改问题[J];政法论丛;2008年03期
6 王中忱;;介入的谱系:“九条会”与日本知识界“护宪”[J];中国改革;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劲松;;宪法与预算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叶林,汪强;法官弹劾制度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潘顺;;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平衡[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弘;;欧盟宪法公民社会权司法救济及借鉴[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5 肖建国;黄忠顺;;诉讼实施权理论的基础性建构[J];比较法研究;2011年01期
6 李定毅;;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何景春;论1953年毛、梁纠纷的宪政思考[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8 张广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肖瑜;;“公共行政民营化”宪政基础之比较——兼评我国民营化的发展空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师艳荣;;活跃在政坛的日本妇女[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文清;日本共产党的党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悦晖;最低生活保障中的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岱笋;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发展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钱金庭;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殷旋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导向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欢;金融危机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洪俏;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之法律问题探讨[D];烟台大学;2011年
7 胡慧馨;论公共利益的界定—“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引发的思考和启示[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睿;反思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9 荷里多娃·娜达丽娅;中俄两国政体制度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魏伟;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践和调整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维勇;;日本60年代后期的市民主义与和平运动——以“越平联”运动为中心[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振华;;社会契约的故事[J];董事会;2007年02期
2 王秋梅;;论社会契约思想与宪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胡晓;韩晓宇;;寻找“公意”——从社会契约说起[J];学理论;2009年06期
4 梁惟;张凤玫;;社会契约与社会和谐[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赵迅;;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6 刘彬鑫;;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来源——以社会契约的视角[J];企业导报;2012年04期
7 卓成霞;;国际关系视野中的社会契约反思与重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丛;;社会契约之下的公共权力——论社会契约视野之下的国家观念[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车丕照;;国际社会契约及其实现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欣广;;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构想[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人 张昕;两个俄罗斯和两份社会契约[N];东方早报;2012年
2 余日昌;“无文本社会契约”的历史重现[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王满春(山西);传统社会契约文化的现代化改造路径[N];人民代表报;2012年
4 钱伯城;韩愈的“社会契约”理论[N];东方早报;2013年
5 李秀梅;法律首先制约政府[N];检察日报;2000年
6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公民权利”基于社会契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7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裕生;社会契约与国家的使命[N];深圳特区报;2012年
8 李成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关注贫困中的贫困者[N];南方周末;2004年
9 王行健;乞讨权和不乞讨权同等重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10 邹云翔;剥夺低保鼓励重回丛林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迅;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D];湖南大学;2008年
2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3 彭刚;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亚雄;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阳渊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及其宪政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3 姚迪;西方社会契约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云龙;洛克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之比较[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刘伟;契约理论的基本问题[D];山东大学;2006年
6 冯洁;从“民主”到“民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云林;黎族传统社会契约习惯法探析[D];海南大学;2011年
8 陈兰;论公民的宪法义务[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冷玲;论宪法上的请愿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王志峰;西方公民理念的源流与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6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