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刑事判决书情态对比研究
[Abstract]:Criminal judg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iminal trial proced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al meaning of word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riminal judgments, probes in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ir linguistic realization forms,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ground of two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on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judg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s adjudicative document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美刑事判决书比较研究”(12YJAZH197)
【分类号】:D971.2;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炯;;法律语言学探略[J];安徽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2 潘庆云;;略论刑事判决书的理由部分[J];学习与辅导;1988年11期
3 马迁;试论美国法院判决书的查阅利用及借鉴意义[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何邦武;;法律实践教学中的语言学方法探索——以刑事诉讼法为视角[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胡晓进;;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中的异议[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张清;;我国刑事判决书的结构及构成形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7 杨曙;常晨光;;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8 林彦;;美国法院如何遵循先例[J];中外法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叶林,汪强;法官弹劾制度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刘霞;;浅谈量刑建议与量刑程序诉讼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5 张群;;家宅法的起源与发展——兼论宅基地制度的出路[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6 尹玉海;王明月;;外空法中“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刘素林;;《元照英美法词典》求正[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8 林彦;;乞讨权在美国确立的过程[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9 冯珏;;论妨害排除请求权[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10 耿卓;;追问与解答:对诉讼时效客体的再论述[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连益;;少儿双语词典概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5 孟春阳;;环境法庭的正当性分析——以能动司法为视角[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韩志杰;;从Seagate案件看美国专利案件故意侵权认定标准的变更[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7 姚兵兵;;专利权人恶意利用不当专利诉讼问题实证研究——兼评《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部分条款[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8 杨涵雯;;论仲裁的保密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9 曾坚;;论信赖保护原则下“公共利益”的界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胡炜;;底价仲裁制度适用条件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中营;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炎;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琪;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肖唯;论我国新《保险法》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紫琦;破产欺诈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晓贤;论我国海运履约方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李华;层叠模式视角下的普通法外来术语翻译[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倪志钧;论我国示范诉讼之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舒国滢;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J];比较法研究;1995年04期
2 后藤武秀;判例在日本法律近代化中的作用[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3 张清;;论我国刑事判决书“首部”的规范化——以“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1(1999)”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4 龙宗智;刑事判决应加强判决理由[J];现代法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维娜;;中国刑事判决书的人际功能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2 裘昌禄;试论刑事判决书的控辩结构[J];法律适用;1997年05期
3 王贵东;;德国刑事判决书说理方法之考察及其启示 以Ks1/59诉布拉奇刑事判决书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0年01期
4 张伟国 ,孔林;刑事判决书改革探微[J];法学;1987年06期
5 金跃善;刑事判决书及审理报告中应增写“公诉人发言认为……”[J];人民司法;1996年11期
6 张琛权;;评价理论在刑事判决理由与结果中的应用——以刘涌案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崔洪栋;肖春燕;;当事人千万别拒收判决书[J];科技致富向导;1999年03期
8 宋建;;对一份刑事判决书主文的剖析[J];现代法学;1984年02期
9 沈福俊;刑事判决书的改革与刑事审判科学化[J];法学;1991年10期
10 罗书平;;怎样正确制作再审刑事判决书[J];现代法学;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玲;;英语情态意义的认知解读和多义性的顺应论释解——以must一词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陈海叶;;功能语言学视野中的范畴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宁琦;;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俄语词组的功能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国文;;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功能对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检察院 刘岚;刑事判决书应增加对公诉意见的评析[N];检察日报;2011年
2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杨兴培;为李昌奎案拟一份古典式“刑事判决书”[N];检察日报;2011年
3 邱学锋 潘全民;刑事判决书不宜表述刑期起止日[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记者 李国清 唐业继 通讯员 余敬海;湖北首发跨国双语刑事判决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3)[N];法制日报;2003年
6 周微;刑事判决书应送达原侦查机关[N];检察日报;2004年
7 陈建明;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制作刍议[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周玉国;刑事判决书不送达公安部门危害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检察院 何文初;刑事判决书“继续追缴非法所得”有确定执行内容吗?[N];检察日报;2011年
10 石先钰;是非分明 精练庄重[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曼;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情态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2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本力;处所介词短语的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黄莹;对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琳;英汉影评情态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洪旋丽;我国刑事判决书论证中的若干问题[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刘晓文;试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情态系统[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莹莹;我国刑事判决书量刑说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丰丽荣;英语情态句汉译时的拆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利;中美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情态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巍;英语情态的主客观视角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莉;话语中情态的语域制约[D];东华大学;2011年
9 吴菲;基于情态理论的小说人物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赵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情态的人际功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80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80730.html